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百态>正文

港科大研究提出策略性排放标准,助力减碳排放
2024年07月25日 09:54:32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杨 点击量:5428

近日,香港科技大学(简称“港科大”)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学部助理教授卢中铭、公共政策学部助理教授Magdalena Klemun团队提出制定策略性绿氢碳排放标准,能推动制氨工业经济近100%减碳,同时避免土地资源紧张和电网拥塞等问题。该研究确定了最优成本的制氨工业产氢设施和排放标准。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日益加深,制氨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化工产业,其减碳路径成为研究热点。
 
  氨生产主要依赖化石燃料制氢,欧洲每年产生3600万公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水电解产生绿氢,可大幅减少碳排放,因为它只需要电力,而电力由可再生能源产生。
 
  然而,向低碳氢能转型仍存在经济和运输的巨大挑战,尤其是电网产生绿氢。此外,可再生资源的供应及当地电力生产的碳强度,使得排放标准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关联机制尚不明确。
 
  近日,香港科技大学(简称“港科大”)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学部助理教授卢中铭、公共政策学部助理教授Magdalena Klemun团队提出制定策略性绿氢碳排放标准,能推动制氨工业经济近100%减碳,同时避免土地资源紧张和电网拥塞等问题。该研究确定了最优成本的制氨工业产氢设施和排放标准。
 
  港科大研究团队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合作,利用欧洲38个地区在2024至2050年的高分辨率再生能源数据,探讨欧洲一系列排放标准对生产成本的影响,以及向再生能源电解制氢转型的可行性。尽管数据来源和结果仅针对欧盟,但其他地区的难减排产业在转型使用低碳燃料时,该研究的方法和思路同样具有参考意义。
 
  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水电解产生的绿氢可以显著降低碳排放,平均减排率可达85%(基于电网价格和碳强度,范围在36%至100%之间)。在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即使不强制执行排放限制,电解氢的生产成本也能与SMR生产的氢气保持成本竞争力,平均氢成本约为4.1欧元/公斤。然而,若要实现100%的减排目标,则氢成本将上升至6.3欧元/公斤,同时需要大幅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安装面积,这可能对部分地区的转型构成障碍。不过,研究团队进一步指出,通过技术创新和厂房设计的优化,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工厂的灵活性,特别是在离网工厂中,可以显著降低成本,平均降幅可达32%。这种灵活性设计使工厂能够更好地适应波动的可再生能源供应,减少对传统电网的依赖。
 
  相关研究成果Effects of emissions caps on the costs and feasibility of low-carbon hydrogen in the European ammonia industry于近日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预算291万元 中国农科院采购水科学与工程公共实验室设备

    中国农业科学院就“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科学与工程公共实验室绿色发展装备购置项目”发布招标公告,预算291万元。
    2025-04-29 10:17:20
  • 超2.9亿元采购计划!北京中医药大学将集中购置数百套仪器设备

    北京中医药大学计划采购数百套仪器设备,包括高分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圆二色光谱仪等,预算总金额超2.9亿元。
    2025-04-28 15:00:46
  • 关注水质安全,“高品质供水水质分析与检测技术线上研讨会”开课在即

    2025年5月7日14:00,化工仪器网特举办“高品质供水水质分析与检测技术线上研讨会”,聚焦离子色谱、液质联用、在线毒性分析等仪...
    2025-04-27 15:37:19
  • 8项监测标准发布!生态环境部征求意见中

    近日,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8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征求意见稿,包含气相色谱、碱性滴定、非分散红外吸收等技术,意见反馈于5月23日截止。
    2025-04-27 11:14:46
  •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中标结果公告

    项目名称: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项目编号:0811-254DSITC0527,招标范围: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
    2025-04-25 14:17:19
  • 预算460万元 重庆市中医院采购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系统

    重庆市中医院就“重庆市中医院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系统”发布招标公告,预算460万元。
    2025-04-25 13:25:57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5第二届化工园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论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