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项目成果>正文

中科院揭秘钙钛矿量子点相干现象与调控机制
2024年07月15日 14:06:46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羊舌木 点击量:9762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该所研究员吴凯丰与副研究员朱井义团队在量子信息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在《自然-材料》上发表了关于胶体钙钛矿量子点中的量子相干现象与动力学光学调控的综述文章。

  【化工仪器网 项目成果】钙钛矿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兴的半导体纳米晶材料,凭借其卓越的光吸收和发射性能以及独特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正逐步成为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一颗璀璨新星。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该所研究员吴凯丰与副研究员朱井义团队在量子信息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在《自然-材料》上发表了关于胶体钙钛矿量子点中的量子相干现象与动力学光学调控的综述文章。该综述深入探讨了胶体钙钛矿量子点中的量子相干现象及其动力学光学调控机制,为量子光源和自旋量子比特载体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全面的视角和深入的洞见。
 
  吴凯丰团队长期深耕胶体量子点的超快光谱与动力学领域,通过发展圆偏振飞秒瞬态磁光技术,在室温条件下成功实现了钙钛矿量子点中空穴自旋的超快相干操控,这一成果不仅突破了传统量子点技术的局限,还为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路径。
 
  此外,团队还观测到系综层面的激子自旋相干拍频,揭示了激子精细结构裂分的新机制,并通过磁场实现了对这些精细结构和相干动力学的精确调控,展现了钙钛矿量子点在量子操控方面的巨大潜力。
 
  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钙钛矿量子点在量子光源领域的显著优势,包括高纯度、高稳定性和良好的相干性,这些特性使得钙钛矿量子点成为未来量子信息技术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同时,文章还深入分析了量子点中独特的跃迁偶极集体相干行为,以及激子与载流子的自旋相干动力学及其操控策略,为量子信息技术的实用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望未来,吴凯丰团队在综述中不仅指出了当前钙钛矿量子点在量子信息技术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如量子态的稳定性、操控精度和可扩展性等问题,还提出了一系列潜在的解决方案和技术路线,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此次综述文章的发表,不仅标志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实力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也为全球量子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突破,相信钙钛矿量子点将在量子信息技术的各个领域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资料参考来源:中国科学报)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机车车辆新一代牵引制动测试系统中标结果公告

    项目名称:机车车辆新一代牵引制动测试系统采购项目,项目编号:0747-2540SCCZBA82,招标范围:机车车辆新一代牵引制动测...
    2025-05-12 10:47:35
  • 2025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开始推荐和申报

    为做好2025年度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和推荐工作,近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发布《关于推荐和申报202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
    2025-05-12 10:39:05
  • 5月20日正式施行!国务院发布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拟于今年5月20日起正式施行。
    2025-05-09 13:22:18
  • 规范生产考核巡查工作 中办国办印发《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办法》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办法》。
    2025-05-08 14:28:09
  • 浙江省科技厅发布应用基础研究计划 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浙江省科技厅发布《浙江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旨在强化基础研究,促进学科发展,推动人才培养,自2025年6月1日...
    2025-05-08 10:13:58
  • 关注这15类重点情形!三部门联合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近日,三部门联合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为期半年,结束后转为常态化机制。
    2025-05-07 13:47:13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第四届地质与稀土样品处理及检测技术专场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