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炎炎夏日的安全隐患 为什么不推荐使用降温喷雾
2024年07月04日 16:28:13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小王 点击量:6067

互联网的普及让许多产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尤其是直播带货的流行,让许多网红产品进入到了不少人的生活中,甚至其中的一些产品会在每年的特定时间反复出现。我们今天话题的主角就是这样的产品,它便是降温喷雾。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互联网的普及让许多产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尤其是直播带货的流行,让许多网红产品进入到了不少人的生活中,甚至其中的一些产品会在每年的特定时间反复出现。我们今天话题的主角就是这样的产品,它便是降温喷雾。
先说结论,降温喷雾是一款特殊的化学产品,它并不适合被用来随便使用,同时使用过程中有非常多需要注意的点,现在网上随处可以买到它,其实背后是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的。而其中原理,其实和降温喷雾的主要成分和工作原理有关。
事实上降温喷雾不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类产品,这类产品的工作过程本身是一个蒸发吸热的过程,即通过化学试剂在物体表面快速蒸发,从而吸收周围环境中的大量热量,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当然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要同时实现快速蒸发和蒸发吸收大量热量,就需要特定物质参与到蒸发的过程中,例如乙醇(酒精)、薄荷脑等。事实上如果仔细观察“降温喷雾”产品就会发现,它们大部分包含了丁烷、丙烷、异丁烷、水、酒精、氯化钠、薄荷、薄荷醇乳酸酯。
其中针对哪些“1秒降温”“10秒喷到结冰”等宣传的产品,其中丙烷和丁烷的比重往往更高,尤其是那种能够造成表面凝霜的产品。这是因为丙烷沸点仅-42.1℃,而丁烷,也才-0.5℃,这些物质的高压液化气喷洒后可以迅速气化,吸收大量热量,使物体表面温度迅速降低至0℃以下。
而这恰恰也是这类产品存在安全隐患的直接原因。这些能够快速降温的物质中,存在很多的易燃物质,而这些物质恰恰又是以高压气体的形式,储存于金属管中的。一方面,当存放的温度相对较高时,瓶内的气体会快速膨胀,可能引发爆炸;另一方面,高温环境中如果正好遇到明火,喷出的雾化液体也会引发火灾或爆炸。
除此之外,由于汽化吸热效应,可能会迅速降低皮肤温度,因此与皮肤接触存在导致皮肤冻伤,甚至出现坏死的情况,同时化学药剂成分还存在致敏可能。这也是这类产品的安全隐患之一。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助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迈向新高度 第63届高博会将于长春举办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将于5月23至25日在吉林长春举办,将围绕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这一主题,集中展示吉...2025-05-14 17:06:17 -
近期,各大仪器仪表行业上市公司已披露2025年一季度报告。化工仪器网特整理了70家企业的一季报财务数据,从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带大家了...2025-05-13 17:22:29
-
数字时代的动力心脏”支撑着“数字居民”的互联网日常,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建设热潮。2025-05-13 15:44:46
-
复旦大学高温红外辐射测试设备的预算金额为320万元,项目编号为HW2025042205(3109-254Z20253009)。2025-05-13 15:31:26
-
英国莱斯特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利用声波技术高效分离材料的新方法或将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2025-05-13 11:12:32
-
吉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密切合作,推动产学研融合,创造出众多中国第一。截至2024年12月上旬,吉林省已成功转化省内科技成果...2025-05-13 11:07:4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