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时事热点>正文

余承东力挺!汽车极端环境测试国家标准搭建
2024年06月18日 09:21:19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宋池 点击量:4683

6月13日,“汽车极端环境测试评价标准体系搭建及应用”工作组启动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成功召开,搭建汽车极端测试国家标准体系。

  【化工仪器网 时事热点】6月13日,“汽车极端环境测试评价标准体系搭建及应用”工作组启动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成功召开。会议同时宣布执行“中汽夏测”,真实还原夏季高温用车场景。汽车极端测试国家标准体系的搭建标志着汽车行业在规范评测标准、提升产品质量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比亚迪汽车、极氪ZEEKR、鸿蒙智行、智界汽车、东风日产、奇瑞汽车、广汽集团、北京现代等车企及品牌纷纷发声表示支持。
 
  比亚迪汽车官方微博发文称:“品质过硬才是汽车的基本盘!比亚迪始终坚持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支持和响应由国家权威机构建立汽车极端测试标准体系,为消费者提供科学、公正、可靠的测评参考,共同助力汽车行业健康繁荣发展。”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也在微博表示:“汽车极端测试非儿戏,严谨、科学、专业、公正缺一不可,我们强烈支持搭建汽车极端测试国家标准体系!”
 
  汽车极端环境测试是指在汽车设计和生产阶段,对汽车在极端气候、地理条件下的性能和可靠性进行全面测试的过程,是确保汽车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这些极端环境包括但不限于高温、高寒、高原、湿热、沙尘等自然条件。测试内容涵盖汽车在极端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安全系统、动力系统、电气系统等。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不同地区、不同季节自然条件差异较大。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汽车保有量正在快速增长。汽车出行越来越常见,消费者对于国产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汽车极端环境测试缺乏统一的标准,存在测试方法不科学、测试结果不准确等问题。
 
  “汽车极端测试评价标准体系搭建及应用”工作组将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统一的汽车极限测试评价体系,为消费者提供复杂极端环境下汽车性能的客观评价。随着评价标准的不断完善和应用,未来我国汽车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安全、舒适、可靠的出行体验。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首批检测机构名单公布 市场监管总局保障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检测服务供给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公布首批6家具备《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检测资质的机构。新国标将于2024年9月1...
    2025-04-22 11:48:27
  • 众志检测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 加速高端检测设备国产化进程

    国内环境可靠性检测企业广东众志检测仪器有限公司近日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由云和方圆资本独家投资,庚辛资本担任财务顾问。资金将用于新...
    2025-04-22 09:05:13
  • 市场监管总局推出特种设备安全沙盒监管制度 护航“三新”技术安全落地

    市场监管总局推出特种设备安全沙盒监管制度,针对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且安全规范未覆盖的特种设备,通过上市前沙盒试验深度测试风险...
    2025-04-18 16:38:57
  • 轻工业数字化转型驶入快车道 数字化检测赋能产业提质增效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数字化检测成为《方案》的重要内容。在针对十大轻工领域部署...
    2025-03-31 15:00:35
  • 2024年度特种设备证后监督检查情况通报:多家单位存问题被处理

    2024年度特种设备证后监督检查情况通报:发现部分单位存在资源条件不符、关键过程和产品安全性能问题,市场监管总局依法注销5家生产单...
    2025-03-06 14:02:19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核准规则(第1号修改单)》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核准规则(第1号修改单)》修改内容包括明确检验检测人员必须为全职工作人员、完善下属单位核准条件共享规定、细化核准...
    2025-03-06 13:28:02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5第二届化工园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论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