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政策法规>正文

首批《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目录》和首个“海洋云”发布
2024年06月12日 09:39:44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5312

近日,自然资源部面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首批《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目录》和全国首个国家海洋大数据服务平台(海洋云)。

  【化工仪器网 政策法规】 在当今这个大数据时代,信息的开放和共享已成为推动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特别是在海洋科学研究与保护领域,数据的开放共享尤为关键,因为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全球的生态平衡与人类的未来。
 
  近日,自然资源部面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首批《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目录》和全国首个国家海洋大数据服务平台(海洋云)。据悉,这将进一步激活海洋数据要素潜能,丰富海洋应用场景,提升面向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和社会公众等海洋数据开放创新和共享服务水平。
 
  《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目录》的发布,是我国在海洋数据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该目录整合了我国自主获取的海洋数据、自主研发的海洋信息产品以及全球海洋环境数据,涵盖了海洋7大学科、83类要素。这些数据不仅包括了我国海洋站、浮标、岸基雷达、志愿船等实地观测获取的数据,还包括了海洋环境统计分析产品、气候变化专题产品等。此外,该目录还纳入了基于全球Argo等多源数据形成的整合数据集,为我国乃至全球的海洋科学研究、环境评估、经济发展等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而“海洋云”平台的推出,则是对这些海量数据的深度整合和应用。该平台以国家海洋观测调查的海洋大数据资源为基础,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和模型方法的上链服务。通过海洋云,用户可以一站式地了解海洋数据,进行在线计算分析、数据产品特色定制等,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使用效率和便捷性。
 
  海洋云平台的构建,不仅为海洋数据的开放共享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海洋数据的深度应用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海洋云,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海洋环境、预测海洋灾害、评估海洋资源潜力等,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目录》和海洋云的上线运行,也彰显了我国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海洋是全球共有的宝贵资源,海洋数据的开放共享和深度应用,对于促进全球海洋治理的公平、公正和高效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通过发布《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目录》和海洋云,为全球海洋数据的开放共享和深度应用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为全球海洋治理贡献了中国力量。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聚焦新形势下海洋数据要素保障的新要求,持续推动和加强海洋数据开放共享,为海洋新质生产力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更大助力。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分辨率提升至1公里!我国全球气候海洋模拟系统获突破

    近日,我国在全球气候海洋模拟系统上收获了重要的突破,成功构建出世界首个水平分辨率达1公里的全球海洋环流模式LICOMK
    2025-05-08 12:00:14
  • 全国政协委员滕佳材: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加快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滕佳材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发言,强调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并提出强化规划引领、实施科技兴海...
    2025-03-11 10:15:04
  • 填补空白!我国成功研制1500米级深海微生物原位分选仪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李备研究员团队与长光辰英工程化团队联合研制出深海微生物原位分选仪,填补了国内外应对深海极端环境原位检测与分选深...
    2025-01-10 11:06:19
  • 海上回收平台中标结果公告

    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上回收平台采购项目,项目编号:0729-244OIT391263,招标范围:第1包:海上...
    2025-01-06 10:08:42
  • 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正式揭牌 对标全国一流海洋监测机构

    11月22日,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正式揭牌,按照全国一流海洋监测机构的目标定位,努力打造成为全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
    2024-11-26 09:47:39
  • “望闻问切” 新卫星实现海洋盐度探测

    人造卫星的诞生,打开了茫茫太空之门,让人类的科技走向了新纪元。而对于我国来说,自主研发的人造卫星顺利升空,既展现了我国的科研实力,...
    2024-11-15 13:19:51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第四届地质与稀土样品处理及检测技术专场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