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为期三年!六部门部署全面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
2024年04月26日 11:34:50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519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乡村振兴局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2022年及2023年试点工作基础上,全面部署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绿色建材产品是指在全生命周期内,资源能源消耗少,生态环境影响小,具有“节能、减排、低碳、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发展绿色建材是建材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路径。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乡村振兴局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2022年及2023年试点工作基础上,全面部署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以进一步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加快节能低碳、安全性好、性价比高的绿色建材在乡村的推广应用。
此次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是在前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需求,全面深入推进的重要举措。活动旨在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绿色建材生产企业、电商平台、卖场商场等积极参与,为乡村地区提供更多绿色、环保、高效的建材产品,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和生态环境改善。
根据通知要求,参与活动的产品原则上应为获得绿色建材认证的产品,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相关标准。同时,各地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推广计划,引导绿色建材在乡村地区的广泛应用。
通知鼓励推动绿色建材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研究将绿色建材产品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实施范围,推动家居体验馆、生活馆等创新场景向社区和农村下沉,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支持电商平台设立绿色建材产品专区,联合参与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的企业开展优惠促销。
活动还将探索由“绿色建材产品”下乡向“绿色建材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特色乡村建设服务商”下乡转变。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围绕农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建筑节能、抗震加固等重点问题,遴选一批经济实用的“小系统”解决方案,建设绿色建材应用示范工程。推动县级乡村建设项目库在库项目使用绿色建材产品,针对不同区域农村建筑特点,推出经济型绿色建材产品和整体房屋解决方案,打造一批适合本地农村消费者的特色乡村建设服务商,助力现代宜居农房建设、农房节能改造、现代农业设施建设。
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推动“双碳”目标的达成,减少乡村地区的碳排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还有利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激发乡村消费潜力,推动乡村产业升级,提高国内市场的供给质量和需求水平。同时,通过推广绿色建材,还可以提升乡村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改善乡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随着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的全面开展,预计将有更多优质的绿色建材产品进入乡村市场,为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我们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绿色建材下乡活动能够取得显著成效,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相关资料下载: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4月28日,由国家能源局组织行业相关机构和专家编制的《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氢能全年...2025-04-29 15:47:14
-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印发《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2025-04-27 14:41:52
-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就“广医2025年公共卫生学院、基础医学院和金域检验学院教学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购置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2025-04-27 09:46:13
-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明确重点行业中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严...2025-04-22 09:43:43
-
日前,国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碳排放量计量分技术委员会关于《温室气体无组织排放监测系统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的通知,截止时间202...2025-04-21 13:21:53
-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保产业持续壮大,日益成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力军与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力军。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营收规模突破...2025-04-17 15:10:34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