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百态>正文

让蔬菜更耐存储 新技术延长保鲜期2-4倍
2024年03月15日 11:24:08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小王 点击量:6478

健康的饮食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基石,而蔬菜在健康饮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能丰富菜品的口感与味道,同时又能供应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不仅能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还能帮助我们预防多种慢性疾病。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健康的饮食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基石,而蔬菜在健康饮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能丰富菜品的口感与味道,同时又能供应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不仅能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还能帮助我们预防多种慢性疾病。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果蔬受限于产地产能以及保鲜期限的限制,往往会在不同地区造成特定的影响,不同地区对于蔬菜喜好的不同也促使了地方饮食文化的发展。尤其在南方地区,时蔬几乎成为了当地饮食文化的代表符号。而近年来,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以及现代农业的普及,蔬菜在时间以及地域上的局限性越来越小,人们逐渐可以不拘泥于产地、季节享受到喜欢的蔬菜。而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技术之一便是保鲜技术。
 
  蔬菜保鲜是物流运输的基础,即便物流产业再怎么发达,如果没办法保证食材的新鲜度,那么实际蔬菜的辐射区域依旧有限。如今高效保鲜已经成为了农贸的一个重要产业。以冷链运输为例。想一般的绿叶菜,常温下的保鲜时间是三天到一周,但是在冷藏环境下,可以保存十天以上,甚至半个月。而冷链运输因为保证了运输过程中,蔬菜始终处于冷藏环境,因此即便经过了一到两天的运输,到达销售点或者消费者手中的时候,仍能处于一个新鲜的状态。
 
  事实上,现代的保鲜技术也早已不满足于十至十五天的保鲜,而是尝试从关键因素——蔬菜呼吸作用和代谢速率着手,寻找更加理想有效的保鲜方式。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食品营养研究所便从这一点出发,在蔬菜的采摘、包装、运输等过程中充分考虑延长保鲜的可能性,发展出了一套更有效的高效保鲜技术。
 
  据悉,这套保鲜技术主要的特点就是能够在保持蔬菜营养成分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延长蔬菜的保鲜期,做到了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手中的全程,果蔬都处于新鲜状态。而具体到工艺上,包括产地的高效预冷技术应用,即植物采摘后迅速降温减缓蔬菜呼吸作用和代谢速率;光保鲜技术,利用特定波长光照抑制蔬菜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智能化系统搭配供应链精准调度提升贮运效率,降低路上浪费的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从农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包括这项技术在内,保鲜技术的发展还有额外的价值。相信不少人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如今许多蔬菜没有以前好吃了。这种感觉其实不是单纯的童年滤镜,而是确有其事。由于环保需要,目前许多城市内部已经不再设有大面积的种植区域,并且为了更好的满足种植的效益,不同的果蔬被合理分配到不同的厂区,这也就导致许多蔬菜需要通过物流调度来满足地区供给,果蔬在种植上的选择也会倾向于耐仓储的品种而不是口感更好的品种。而理论上来说,如果保鲜技术能够实现突破,那么过去那些重口感难存储的果蔬就有机会重新返回市场,为大众带来更好的味觉体验。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从 “人做” 到 “智作”:智能餐饮如何颠覆传统餐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设备将更加智能、灵活,能够更好地模拟人类的烹饪技巧与服务方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2025-05-09 15:38:50
  • 从违规案例看食品机械企业广告合规之道

    食品机械企业若想避免违反广告法,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2025-05-08 15:05:03
  • 以科技创新赋能生鲜乳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生鲜乳产量稳步增长。“新鲜、营养、安全”成为选购生鲜乳的关键词。不仅追求产品的新鲜度,更注重其营养成分的保留和安全性,...
    2025-05-07 13:58:40
  • 从枝头到餐桌,桑葚的“鲜”靠什么守住?

    一个曾经“鲜不过一夜”的果品,正借助食品机械延展出多条产业支线,获得更长久、更广阔的市场生命。
    2025-05-06 14:35:03
  • 小樱桃产业:探索鲜食与加工的发展之路

    小樱桃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鲜食与加工两条路径的选择,如何走好这两条路,成为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2025-04-30 16:03:15
  • 关注虾尾市场,深挖小龙虾产业潜力

    发展小龙虾深加工产业,成为破解这些难题、延伸小龙虾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的必由之路。在各类小龙虾深加工产品中,小龙虾尾凭借其独特优...
    2025-04-29 15:49:46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煤化工行业分析检测技术整体解决方案线上会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