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百态>正文

提升电池能效先从提升锂电池安全开始
2024年01月11日 15:40:57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5450

锂电池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类电池,也是现代科技产业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从实际使用的角度来说,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手机,到现在逐渐普及起来的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锂电池都是驱动这些产品的重要能源载体。而从锂电池本身的优势来说,这种支持多次充电使用的电池不但具备小型轻量化、储存电能高的优点,还能进一步衍生出钴系锂离子电池、锰系锂离子电池、磷酸铁系锂离子电池、三元系锂离子电池等细化分类,更好的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锂电池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类电池,也是现代科技产业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从实际使用的角度来说,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手机,到现在逐渐普及起来的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锂电池都是驱动这些产品的重要能源载体。而从锂电池本身的优势来说,这种支持多次充电使用的电池不但具备小型轻量化、储存电能高的优点,还能进一步衍生出钴系锂离子电池、锰系锂离子电池、磷酸铁系锂离子电池、三元系锂离子电池等细化分类,更好的服务不同领域产品的研发。
 
  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寻找更符合发展需要的电池成为了重要的科研方向,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新的电池概念被不断提出,有的也收获了客观的实验室成果,但即便如此,锂电池的在实用性上依旧无法被取代。但或许,强化锂电池安全性可以作为提升电池能效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事实上,锂电池目前存在的寿命问题一定程度上与电池安全性也有联系,就像是如果能够提升电池的耐高温性能,那么理论上电池也能展示出更高的循环利用率。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中心与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组成的团队就在这方面获得了突破。他们利用重离子辐照技术和化学蚀刻工艺成功研发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耐高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隔膜。
 
  隔膜原本就是电池防止短路的重要部件,其性能与电池安全性直接挂钩。目前为了解决隔膜的耐高温需求,采用的是将耐高温材料等涂覆在聚烯烃隔膜上,但是从材料本身而言,聚烯烃隔膜热稳定性并不好。这也是为什么电池安全往往和过热有所联系。
 
  而科研团队开发的PET基耐高温锂离子电池隔膜孔径分布更加均一同时,也具备了更优异的电解液润湿性,这为隔膜的耐高温能力做出了保证。根据实验数据,在确保优异的常温和高温循环性能同时,该PET隔膜的锂离子迁移数更是达到了0.59。
 
  这项研究或许可以从提升锂电池安全的角度,为新能源发展以及电池产业的进步提供借鉴与引导。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起源于约27.2亿年前 华东师大团队定位真核生物起源时间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联合深圳大学研究团队,以我国红树林湿地和河口盐沼湿地为“天然实验室”,耗时6年采集沉积物...
    2025-05-08 16:54:23
  • 不合格率为14.3%!2024年产品质量抽查情况公布

    全年共组织抽查检验23764家企业生产经营的25250批次产品,发现3437家企业的3601批次产品不合格,监督抽查不合格率为14...
    2025-05-08 15:04:25
  • 再增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增加3000亿元再贷款额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
    2025-05-08 11:52:41
  • 重磅利好!央行将增加3000亿元再贷款额度持续支持“两新”政策

    今日上午9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由目前的5000亿元...
    2025-05-07 15:26:11
  • 经费200万 云南2025年省重点实验室验收结果公示

    日前,云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采取集中会议答辩与部分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云南省大湄公河次区域气象灾害与气候资源重点实验室(筹)”...
    2025-05-07 13:43:14
  • 基于科学基础大模型的智能科研平台正式发布

    4月29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基于科学基础大模型的智能科研平台——ScienceOne。Scie...
    2025-05-07 13:35:07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煤化工行业分析检测技术整体解决方案线上会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