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时事热点>正文

咖啡中检测出2A类致癌物,“打工人”们还能放心喝咖啡吗?
2023年12月12日 08:36:09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5080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咖啡导致癌症”的可能性以及如何在喝咖啡时摄入更少的丙烯酰胺。

  【化工仪器网 时事热点】近日,#59款咖啡全部检查出致癌物#的话题上了热搜,引发网友广泛讨论。据了解,福建省消费者委员会检查了福州市20家咖啡销售单位生产和销售的59种咖啡,每种咖啡均检出低含量的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涉及“瑞幸”“星巴克” “幸运咖”“库迪”等主流品牌。这则消息让人们惊讶不已,尤其是每天一杯咖啡“续命”的“打工人”开始犹豫手中的咖啡还能不能继续喝。
 
  对此,消费者协会表示:“摄入量在安全范围内,无明显健康风险”。同时,几家咖啡品牌也回应称:“公司提供的商品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消费者可以放心饮用”。事实真有这么可怕吗?咖啡品牌的回应是否具有可信度?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咖啡导致癌症”的可能性以及如何在喝咖啡时摄入更少的丙烯酰胺。
 
  首先:丙烯酰胺是什么?
 
  相关资料显示,丙烯酰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会损害人体神经系统,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它是一种潜在致癌物,属于2A类致癌物,即:虽然在动物试验中具有明确致癌作用,在人群研究结果中还没得定论。实际上,丙烯酰胺存在于很多食物中,除咖啡外,油条、薯条、烧烤等食物都含有,比如现在很多人每天都吃的猪牛羊等红肉。目前我国暂未对咖啡中丙烯酰胺有限制性或禁止性规定。同时,也提醒广大消费者,现制现售咖啡口感醇香浓郁,但不宜多喝,应科学、合理饮用。
 
  其次:咖啡中为什么会检测出丙烯酰胺?
 
  其实咖啡中能够检测出丙烯酰胺并不意外,这一现象与咖啡的加工制作过程有关。从成分来看,生咖啡豆中含有大量蔗糖和天冬酰胺,这两个成分在高温作用下会发生“美拉德反应”,丙烯酰胺就是美拉德反应的副产物之一。实际上,在高于120℃的温度下制作咖啡很容易产生丙烯酰胺,所以咖啡含有丙烯酰胺不足为奇。
 
  有研究人员在125℃的环境下将生咖啡豆烘焙一个小时,可以观测到前半小时丙烯酰胺含量逐渐开始增多;当时间来到40分钟时,可检测到的丙烯酰胺含量最高;再继续烘焙至第60分钟,丙烯酰胺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结论:咖啡应当怎么喝?
 
  数据显示,咖啡豆的烘焙程度对咖啡中丙烯酰胺含量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人员采用热空气法烘焙阿拉比卡咖啡豆,对比了浅度烘焙、中度烘焙、深度烘焙获得的咖啡豆中丙烯酰胺含量。结果显示中度烘焙的咖啡豆丙烯酰胺含量最多,而浅度和深度烘焙的咖啡豆中丙烯酰胺含量水平相对较低。
 
  实际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等几所机构日前联合发布《咖啡与健康的相关科学共识》,科学公司中建议成人咖啡因摄入量应控制在400mg/天以内。这意味着成年人应保证每天摄入不超过4杯纯咖啡(150ml/杯),其他现售咖啡可以通过包装标签上咖啡因含量来计算摄入的限制咖啡量。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明前茶为什么更好喝?我国科学家发现其中奥秘

    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团队发现,茶特殊的鲜味与香味来自于其中的茶氨酸,这是一种类似味精的物质,其主要作用...
    2025-05-12 16:06:47
  • 预算112.5万 商洛市药品检验所采购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购置项目招标的预算为112.5万元,项目编号为SZT2025-SN-XC-ZC-HW-0303。
    2025-05-12 15:46:35
  • 5月20日起施行!《四川省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试行)》发布

    5月9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厅联合财政厅印发《四川省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试行)》,5月20日起正式施行。
    2025-05-12 15:38:12
  • 宇树科技、西湖仪器等企业上榜!2025浙江独角兽企业榜单发布

    2025浙江独角兽企业榜单发布,宇树科技、西湖仪器、阿里云、DeepSeek等企业上榜。
    2025-05-12 14:09:12
  • 295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发布 涵盖食品、环境等领域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铁矿石稀土总量的测定偶氮肿分光光度法》、《铁矿石 金、银、铂、钯含量...
    2025-05-12 13:47:28
  • 927项!2024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公示

    近日,辽宁省科学技术厅根据《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有关规定,发布《2024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公示》,现对2024年度辽...
    2025-05-12 11:35:2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第四届地质与稀土样品处理及检测技术专场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