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百态>正文

从海水中“闻”出分子 概念验证装置助力海水分析
2023年11月14日 11:01:19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6040

海洋是一个神秘的领域,吸引着人们不断去探索,而这份神秘不仅仅局限于深海未知的生态,也可能是海水本身。事实上,海水分析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背后涉及的是非常复杂的海洋化学研究。准确快速的分析海洋成分不但有利于研究海洋污染、海洋运动以及海洋自净能力,还有助于技术的发展例如海洋声波传导技术、海区的初级生产力以及水产养殖的科学管理等等。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海洋是一个神秘的领域,吸引着人们不断去探索,而这份神秘不仅仅局限于深海未知的生态,也可能是海水本身。事实上,海水分析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背后涉及的是非常复杂的海洋化学研究。准确快速的分析海洋成分不但有利于研究海洋污染、海洋运动以及海洋自净能力,还有助于技术的发展例如海洋声波传导技术、海区的初级生产力以及水产养殖的科学管理等等。
 
  由于海水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多组分的多相体系,包括多种有机和无机的、溶解态的 和悬浮态的物质,因此海水分析过程本身也非常复杂,常规分析工作囊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三个方面,实地检测的时候也会运用到大量的便携仪器,温度计、盐度计、溶氧仪等均在其中,并且还需要采集海水样品回到实验室,用更为精密的质谱等痕量分析设备进行进一步分析。
 
  复杂的检测流程以及不断发展的检测技术也让海洋检测所需的时间越来越长。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简化海洋分析的复杂程度,提高海洋成分分析的效率呢?或许它来了。
 
  美国化学学会中央科学中心研究人员研究了一种特殊的防水装置,这种装置有个类似卸妆垫的圆盘结构,能够吸附海洋中的溶解的分子,并且操作简单。理论上来说,潜水员可以在不损害海洋生态系统的前提下,顺利的在水中完成设备的操作。
 
  而在后续的实验中,团队成功的在地中海20米深的水下洞穴中测试了这款设备,并用质谱仪分析了设备收集到的化合物,其中甚至发现了许多位置的分子结构。研究团队将这款设备称呼为“原位海洋分子记录仪(I-SMEL)”。目前,这款设备还处于完善阶段,但是其非侵入性的洞察生态系统健康的特性有望让其成为未来海洋探索的全新手段,并且有利于科研人员在包括括珊瑚礁在内的脆弱生态系统中进行成分研究。此外,后续设备还会围绕长期自主的海水过滤和更深水域的远程操作需求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科技日报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全国政协委员滕佳材: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加快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滕佳材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发言,强调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并提出强化规划引领、实施科技兴海...
    2025-03-11 10:15:04
  • 填补空白!我国成功研制1500米级深海微生物原位分选仪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李备研究员团队与长光辰英工程化团队联合研制出深海微生物原位分选仪,填补了国内外应对深海极端环境原位检测与分选深...
    2025-01-10 11:06:19
  • 海上回收平台中标结果公告

    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上回收平台采购项目,项目编号:0729-244OIT391263,招标范围:第1包:海上...
    2025-01-06 10:08:42
  • 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正式揭牌 对标全国一流海洋监测机构

    11月22日,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正式揭牌,按照全国一流海洋监测机构的目标定位,努力打造成为全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
    2024-11-26 09:47:39
  • “望闻问切” 新卫星实现海洋盐度探测

    人造卫星的诞生,打开了茫茫太空之门,让人类的科技走向了新纪元。而对于我国来说,自主研发的人造卫星顺利升空,既展现了我国的科研实力,...
    2024-11-15 13:19:51
  • 预算3850万元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采购岸滩剖面定期监测设备

    近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委托江苏省政府采购中心组织公开招标,采购生物检测系统、微型波潮仪、水位波浪雷达等岸滩剖面定期监测设备,预算总...
    2024-09-30 08:36:25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高品质供水水质分析与检测技术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