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百态>正文

用人造电子皮肤重建触觉 新技术联系传感器与大脑
2023年05月22日 11:49:17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小王 点击量:6384

传感器是现代工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智能制造以及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的基础,可以说,传感器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在经济建设中意义重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科研、医疗等领域。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传感器是现代工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智能制造以及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的基础,可以说,传感器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在经济建设中意义重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科研、医疗等领域。
 
  如今,我们生活中传感器随处可见,它在许多时候代替我们承担着感知世界探索世界的任务,我们也因此收获了许多重要的突破。而就在最近传感器技术似乎有了新的突破,这项突破便是“人造柔性电子皮肤”。
 
  仿生生物皮肤一直以来都是热门的课题,它的研究进展影响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医疗技术的发展。在不少课题中,仿生生物皮肤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用于修复受损肌肤、延缓皮肤老化的未来技术。但一直以来,这项技术都存在两个难点:生理排斥以及操作逻辑。
 
  其中操作逻辑上的难点其实源于传感器信号与大脑信号之间的差异。
 
  人造电子皮肤之所以能够像传统皮肤一样感知物体的体积、重量、温度,是因为其中使用了柔性压力传感器与柔性温度传感器。但是,传感器在传递信号的时候,采用的电信号是基于计算机逻辑的,与大脑信号并不相同。因此假设用这类人造电子皮肤来制作假体皮肤,它所具备的“感觉”并不能传递给患者。
 
  而就在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用电子电路、压力和温度传感器制造了一种新型人造柔性电子皮肤贴片,这种贴片可以将压力或热量传感器的信号转换为大脑信号,从而解决上述难题。并且,该团队成功在大鼠的测试中,通过人造柔性电子皮肤刺激大鼠实现踢腿。
 
  不仅如此,由于大脑信号本身是微弱的电信号,因此新的人造柔性电子皮肤所需施加的电压也仅仅只有传统人造电子皮肤的六十分之一,有效的避免了过热问题,续航和使用时候患者的舒适度也得到了理论上的提升。
 
  当然这项技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处理信息的方式上与真实皮肤依旧存在差异,所能感受到的信息以及对信息的筛选能力也无法像真实皮肤那样具体且复杂。此外还有前文提到的生理排斥问题。换言之,想要将这种“人造柔性电子皮肤”用于大面积代替真实的皮肤,还有许多难题需要突破。但它的出现确实推进了助柔性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甚至脱离人造皮肤本身,他对于电子产品的发展意义同样重要。新技术联系传感器与大脑的同时,或许也将柔性电子技术与时代更紧密得联系了起来。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涉及1.3万企业专利权人!2025年全国专利调查工作即将启动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组织开展2025年全国专利调查工作,为知识产权宏观管理、政策制定、规划实施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2025-05-10 10:00:00
  • 湖南出台新规!力推招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推动湖南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
    2025-05-09 14:30:18
  • 覆盖19个细分领域 《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报告(2025)》发布

    5月8日,由机械工业环保产业发展中心主办的2025再制造产业发展大会在河北唐山举行,会上发布了《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报告(2025)...
    2025-05-09 13:57:51
  • 2025年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申报进行中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发布《2025年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申报通知》,其中申报时间明确为2025年1月1日-2025年6月3...
    2025-05-09 13:27:49
  • 仪器仪表类共8家 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公布

    5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经自愿申报、地方推荐、形式审查、专家评审、征求意见等程序,共选出242家...
    2025-05-09 13:27:34
  • 守护安全“边际线” 全链条监管护航特种设备安全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试行特种设备安全沙盒监管制度的通告》《缺陷特种设备召回管理规则》等系列文件,以此来加...
    2025-05-09 13:16:05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煤化工行业分析检测技术整体解决方案线上会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