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百态>正文

揭开代糖的“遮羞布” 正确的认识人工甜味剂
2023年05月19日 13:15:42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小王 点击量:6460

甜味能够给人带来兴奋、带来喜悦,作为人体基础的味觉观感之一,对于甜味的喜好似乎是不少人与生俱来的。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食品本身的甜味,大部分的甜味主要是糖提供的。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甜味能够给人带来兴奋、带来喜悦,作为人体基础的味觉观感之一,对于甜味的喜好似乎是不少人与生俱来的。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食品本身的甜味,大部分的甜味主要是糖提供的。
 
  但与此同时,人体对于糖的代谢能力是有限的,糖摄入过多会引起血压、血糖升高,代谢能力下降,从而进一步诱发心血管疾病及胰岛素抗性,此外,长期摄糖过多还会导致肥胖、加速身体老化。也正因如此,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控制自己的糖分摄入。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是一个特殊食品产业的兴起——代糖食品。
 
  代糖食品的特点便是食品中不会额外使用白糖、砂糖、蔗糖、葡萄糖等糖,而是通过甜味剂来提供甜味。这类产品在宣传的时候经常会强调两个要素“甜得很健康”以及“无糖”,甚至许多代糖食品在包装上都是以“无糖食品”自居的。这类产品也因此收获了大量的受众。但代糖食品真的健康吗?
 
  世界卫生组织最近针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答复。
 
  世卫组织16日发布新的健康指南中,明确建议了不要依赖人工甜味剂。声明中提到,对现有证据进行的系统性评估表明,“使用甜味剂对降低成人或儿童体内的脂肪没有任何长期帮助”。并且还提到,长期使用人工甜味剂可能带来潜在不良影响,包括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甚至是增加死亡风险。换言之,传统糖引起的健康问题,代糖同样存在,甚至与普通蔗糖、砂糖、葡萄糖等糖类相比,人工甜味剂还缺乏营养价值。
 
  当然,这并没有完全否认甜味剂存在的意义,考虑到甜味剂种类繁多,使用情况错综复杂,世卫组织的建议也是从普通群众的饮食健康需求着手考虑的。而事实上,新的健康指南却成功的揭开了代糖的“遮羞布”。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代糖食品在宣传的时候喜欢把健康和无糖作为卖点,而这其实也误导了消费者去购买。事实上,真正的无糖食物与代糖食品是存在很大的区别的,或者说是钻了规则的漏洞。
 
  根据我国《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中规定,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的食品才能被称作无糖食品。而代糖食品尽管糖分含量符合标准,但是代糖本身的能量以及负面影响却被避重就轻了。考虑到代糖本身对于健康的不利影响,或许未来食品健康这款应该进一步明确代糖食品和无糖食品的区别,让消费者可以更好的进行甄别。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真的追求低糖饮食,并希望从中获得健康,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才是最重要的。具体到细节上包括彻底降低饮食的甜度,或者在不食用代糖的情况下控制一天的糖分摄入。此外还可以通过运动与生活调节自身的代谢能力等等。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2025第一季度仪器仪表行业上市公司业绩披露,谁最抢眼?

    近期,各大仪器仪表行业上市公司已披露2025年一季度报告。化工仪器网特整理了70家企业的一季报财务数据,从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带大家了...
    2025-05-13 17:22:29
  • 数据中心建设潮:数字经济的引擎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数字时代的动力心脏”支撑着“数字居民”的互联网日常,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建设热潮。
    2025-05-13 15:44:46
  • 预算320万 复旦大学采购高温红外辐射测试设备

    复旦大学高温红外辐射测试设备的预算金额为320万元,项目编号为HW2025042205(3109-254Z20253009)。
    2025-05-13 15:31:26
  • 超声波助力燃料电池高效回收

    英国莱斯特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利用声波技术高效分离材料的新方法或将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2025-05-13 11:12:32
  • 吉林高博会:创新成果的集结号与政产学研融合的新起点

    吉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密切合作,推动产学研融合,创造出众多中国第一。截至2024年12月上旬,吉林省已成功转化省内科技成果...
    2025-05-13 11:07:40
  • 明前茶为什么更好喝?我国科学家发现其中奥秘

    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团队发现,茶特殊的鲜味与香味来自于其中的茶氨酸,这是一种类似味精的物质,其主要作用...
    2025-05-12 16:06:47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第四届地质与稀土样品处理及检测技术专场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