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项目成果>正文

中国科大提出钙钛矿太阳电池新结构方案
2023年02月17日 13:38:44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杨 点击量:410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徐集贤团队与合作者,给出了PIC方案的设计原理和概念验证,实现了p-i-n反式结构器件稳态认证效率的世界纪录,并在多种基底和钙钛矿组分中展现了普遍的适用性。

  【化工仪器网 项目成果】太阳能电池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具有可靠性高﹐寿命长﹐无污染等优点。其中,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是利用钙钛矿型的有机金属卤化物半导体作为吸光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属于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也称作新概念太阳能电池。
 
  钙钛矿电池中,异质结接触问题带来的非辐射复合损失已被普遍证明是主要的性能限制因素。为了减少半导体表面的非辐射复合损失,需要覆盖钝化层来减少半导体表面缺陷密度。这些钝化材料的导电率一般较低,增加其厚度会增强钝化效果,但同时导致电流传输受限。即“钝化-传输”矛盾。
 
  由于“钝化-传输”矛盾问题的存在,超薄钝化层纳米级别的厚度变化均会引起填充因子和电流密度的降低。因此,各类钙钛矿器件亟需一种新型的接触结构能够在提高性能的同时大幅减少钝化厚度的敏感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徐集贤团队与合作者,针对钙钛矿太阳电池中长期普遍存在的“钝化-传输”矛盾问题,提出了命名为PIC(porous insulator contact,多孔绝缘接触)的新型结构和突破方案,基于严格的模型仿真和实验给出了PIC方案的设计原理和概念验证,实现了p-i-n反式结构器件稳态认证效率的世界纪录,并在多种基底和钙钛矿组分中展现了普遍的适用性。
 
  科研团队直接使用百纳米级厚度的多孔绝缘层,迫使载流子通过局部开孔区域进行传输,同时降低接触面积。研究团队的半导体器件建模计算揭示了这种PIC结构周期应与钙钛矿载流子传输长度匹配的关键设计原理。PIC方案与晶硅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局部接触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不同的是,钙钛矿中的载流子扩散长度较单晶硅要短很多,从毫米级别大幅减小到微米甚至更短,这要求PIC的尺寸和结构周期要在百纳米级别。
 
  值得注意的是,PIC方案具有普遍性,可进一步在不同器件结构和不同界面中推广拓展;模拟计算指出目前实验实现的PIC覆盖面积未达到其设计潜力,可进一步优化获得更大的性能提升。
 
  相关研究成果Reducing nonradiative recombination 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a porous insulator contact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Science)上。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优化废铅蓄电池跨省转移管理试点单位清单(第二批)公布

    生态环境部根据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报送的试点单位情况,经审核,生态环境部建立了优化废铅蓄电池跨省转移管理试点单位清单(第二批),现予印...
    2025-04-21 14:47:40
  • 稳定循环两千次 水性电池能否推动电动汽车等领域发展

    水性电池是以水溶液为电解质的电池技术,与传统的有机电解质电池相比,在安全性、成本及环境友好性上有突出表现,因此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
    2025-04-17 17:23:28
  • 钠离子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发布 钠离子电池能否打开能源新市场

    原材料资源储量丰富、成本低廉、供应稳定且环保的优势,以及技术不断成熟帮助下,钠电池的商业化发展较为顺利,也顺势成为了未来重要的储能...
    2025-04-15 17:12:30
  • 绿色环保还能自由塑性 新型流体电池有望助推柔性电子发展

    瑞典林雪平大学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创新的流体形态电极,研发出能被塑造成任何形状的电池,这种电池柔软且可延展,并且采用的是液态电极,因此...
    2025-04-15 13:04:01
  • 中科院高温镁电池电解质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科研人员等在高温镁金属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5-04-14 14:12:57
  • 26.78%效率 2500小时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新突破

    4月8日,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绿色光电器件与储能电池团队青年教师林智超与西安交通大学、河南大学、澳门大学等单位合作,在《自然》...
    2025-04-11 11:04:46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第四届地质与稀土样品处理及检测技术专场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