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时事热点>正文

收获绿电的同时卖水产赚钱,“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火了
2022年12月09日 15:16:09 来源:环保在线 点击量:3917

在“双碳”等战略驱动下,我国在海上风电领域接连取得优异成绩,连续四年装机量位居世界第一。而本来被认为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海上风电与海上生态渔业,也正在实践中加快变成现实。

  【化工仪器网 时事热点】日前,生态环境部“综合规划与政策典型案例”专题栏目发布了一则“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该项目中,中广核集团联合福建水产研究所等,通过在试验风电场投放金属养殖网箱,试验养殖石斑鱼、鲷科类等,创新使用集成新一代养殖技术,已表现出进一步推广示范的可行性。
 
  生态环境部认为,利用海上风电场阵列间距空间建设海洋牧场,能够发挥集约用海、集中开发的优势,对于推动周边海洋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有积极作用,而且规模化开展海水养殖业增汇也符合“双碳”战略发展方向。
 
  众所周知,随着化石能源开采日渐趋于极限,加快发展低碳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同太阳能一样,风力也被认为是实现能源的重要方向,而且广阔的海域面积也为海上风电产业大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根据测算,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的最大潜力,可以达到目前电力需求的11倍。
 
  在“双碳”等战略驱动下,我国在海上风电领域接连取得优异成绩,连续四年装机量位居世界第一。参照光伏板下养羊、种植经济作物等,海上风电协同海产养殖的经济模式自然也引起了各方关注。本来被认为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海上风电与海上生态渔业,正在实践中加快变成现实。
 
  作为大型能源央企,三峡集团对这种运营模式表示了期待,其表示:一方面,海上风电的基础构筑可以为网箱养殖提供固泊支撑,远离海岸线的风电场也能为鱼类养殖提供更好的水域环境;另一方面,渔业与海上风电设备运维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两者之间的综合管理效率。三峡集团认为,未来海上风电与海上生态渔业将能够更好的和谐共存,融合方式上也有更多想象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预估,中广核试验项目“养鱼”也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按照投放500尾100-l50克石斑鱼和1000尾250-300克鲷科的养殖体量计算,养殖周期1年,石斑鱼收益约为15-25万元,鲷科收益约为10-15万元,合计约为25-40万元。海上发绿电、海下养殖水产,既充分利用了海域空间,还拓展了增收渠道,这也难怪各沿海地区都在争先开展研究。
 
  如烟台市,《烟台市海洋牧场“百箱计划”项目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到,将支持经海渔业、明波水产、京鲁渔业等头部企业,投资建设桁架式网箱、管桩大围网等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设施,探索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风光渔互补”等现代深远海立体开发模式。
 
  如阳江市,专门开展了“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发展战略合作签约活动,推进风电场海域资源集约利用、渔业资源增殖养护和利用等领域进行重难点突破和技术创新,并计划试验“深远海养殖+休闲海钓”模式,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打造“蓝色能源+海上粮仓”模式的典范。
 
  当然,“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在未来能否推广开来,还得看试点取得的成效,以及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机车车辆新一代牵引制动测试系统中标结果公告

    项目名称:机车车辆新一代牵引制动测试系统采购项目,项目编号:0747-2540SCCZBA82,招标范围:机车车辆新一代牵引制动测...
    2025-05-12 10:47:35
  • 2025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开始推荐和申报

    为做好2025年度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和推荐工作,近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发布《关于推荐和申报202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
    2025-05-12 10:39:05
  • 5月20日正式施行!国务院发布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拟于今年5月20日起正式施行。
    2025-05-09 13:22:18
  • 规范生产考核巡查工作 中办国办印发《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办法》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办法》。
    2025-05-08 14:28:09
  • 浙江省科技厅发布应用基础研究计划 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浙江省科技厅发布《浙江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旨在强化基础研究,促进学科发展,推动人才培养,自2025年6月1日...
    2025-05-08 10:13:58
  • 关注这15类重点情形!三部门联合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近日,三部门联合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为期半年,结束后转为常态化机制。
    2025-05-07 13:47:13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第四届地质与稀土样品处理及检测技术专场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