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项目成果>正文

35倍成功率 首个可编程光学量子存储器问世
2022年10月12日 10:26:09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羊舌木 点击量:4759

日前,德国帕德博恩大学、乌尔姆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第一个可编程的光学缓冲量子存储器,可在不同的模式——存储模式、干涉模式和最终释放模式之间动态地来回切换。

  【化工仪器网 项目成果】2022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花落”量子力学,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在量子纠缠实验方面具有重要贡献的3名科学家。量子纠缠长期是量子力学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量子纠缠是一种奇怪的量子力学现象,处于纠缠态的两个量子不论相距多远都存在一种关联,其中一个量子状态发生改变,另一个的状态会瞬时发生相应改变。
 
  爱因斯坦称这一纠缠现象为“远距离的幽灵行动”,它是量子物理学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包含多个量子粒子的纠缠系统在实施量子算法方面有很大的好处,这些算法有可能被用于通信、数据安全或量子计算。量子信息研究兴起以来,实现多粒子量子纠缠一直是量子物理实验研究的追求之一。
 
  然而在以往,试图纠缠两个以上的粒子只会导致非常低效的纠缠产生。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研究人员想要将两个粒子与其他粒子联系起来,则需要漫长的等待,因为促进这种纠缠的互连仅以有限的概率起作用。这意味着一旦下一个合适的粒子到达,光子就不再是实验的一部分,因为存储量子比特状态代表了一项重大的实验挑战。
 
  获得多光子纠缠的传统方法需要大量的光子源。每个源同时产生一个纠缠光子对,这些光子随后相互干涉。该过程是概率性的,因为每一步仅成功产生对纠缠,例如每20次尝试一次。随着越来越多的光子被尝试纠缠,这种可能性会呈指数级下降。
 
  日前,德国帕德博恩大学、乌尔姆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第一个可编程的光学缓冲量子存储器,可在不同的模式——存储模式、干涉模式和最终释放模式之间动态地来回切换。在实验装置中,一个小的量子态可以被存储,直到产生另一个状态,然后两者可以纠缠在一起。这使得一个大的、纠缠的量子态能够逐个粒子地“成长”。
 
  通过这个可编程光学量子存储器,研究团队已经制造了四光子和六光子纠缠态,使其比以前的任何实验都更有效率,成功率分别是传统方法的9倍和35倍。相比之下,由德国研究人员进行的有史以来最大的光子对纠缠由14个单独的粒子组成;然而,创造这种状态所花费的时间要多得多。
 
  可编程光学量子存储器允许逐渐建立起越来越大的纠缠态,这比以前的任何方法都更可靠、更快、更有效。新的量子储存器代表着一个新的里程碑,使离有用的量子技术的大型纠缠态的实际应用越来越近了。并且新方法可与所有常见的光子对源相结合,这意味着利用该方法,其他领域科学家也能够获得帮助。
 
  目前,研究成果以《通过主动前馈和多路复用产生可扩展的多光子纠缠态》为题,作为“编辑推荐”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期刊上。
 
  (资料来源:科技日报)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机车车辆新一代牵引制动测试系统中标结果公告

    项目名称:机车车辆新一代牵引制动测试系统采购项目,项目编号:0747-2540SCCZBA82,招标范围:机车车辆新一代牵引制动测...
    2025-05-12 10:47:35
  • 2025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开始推荐和申报

    为做好2025年度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和推荐工作,近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发布《关于推荐和申报202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
    2025-05-12 10:39:05
  • 5月20日正式施行!国务院发布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拟于今年5月20日起正式施行。
    2025-05-09 13:22:18
  • 规范生产考核巡查工作 中办国办印发《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办法》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办法》。
    2025-05-08 14:28:09
  • 浙江省科技厅发布应用基础研究计划 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浙江省科技厅发布《浙江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旨在强化基础研究,促进学科发展,推动人才培养,自2025年6月1日...
    2025-05-08 10:13:58
  • 关注这15类重点情形!三部门联合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近日,三部门联合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为期半年,结束后转为常态化机制。
    2025-05-07 13:47:13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第四届地质与稀土样品处理及检测技术专场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