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项目成果>正文

比金属更轻薄 快速热成型陶瓷有望用于电子产品
2022年10月10日 09:55:21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羊舌木 点击量:4738

这种热成型陶瓷是材料的一个新领域,甚至有可能带来两项行业的改进。首先是它作为热导体的效率高,可以冷却高密度电子产品。另一个改进是它可以直接与电气部件进行形状匹配。

  【化工仪器网 项目成果】材料的进步很大程度上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而社会的需求反过来也有利地推动了材料科学的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一些重要领域都迫切需要能够在高温下稳定工作的材料。陶瓷材料逐渐在材料科学领域崭露头角。
 
  陶瓷材料指的是用天然或合成化合物经过成形和高温烧结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有着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等优点,能够被用作结构材料、刀具材料,由于陶瓷还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能,又可作为功能材料。
 
  陶瓷材料应用广泛,早已不局限于陶瓷器皿。采用天然原料如长石、粘土和石英等烧结而成的普通陶瓷来源丰富、成本低、工艺成熟,能够在日常生活、建筑、电绝缘、化工中被使用。特种陶瓷通常采用高纯度人工合成的原料,利用精密控制工艺成形烧结制成,具有特殊的力学、光、声、电、磁、热等性能,以适应各种需要,包括氧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金属陶瓷等。
 
  美国东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测试一种实验性陶瓷化合物中发现,当陶瓷在受到极端的热变化和机械压力时,容易因热冲击而破裂,甚至爆炸。当用喷灯喷陶瓷时,陶瓷变形了。几次试验后,研究人员意识到,他们可以控制陶瓷的变形。对此,研究人员开始对陶瓷材料进行压缩成型,发现这一过程非常快速。
 
  底层微观结构允许全陶瓷在成型过程中快速传递热量,实现热量有效流动。这种以声子晶体为基础的陶瓷可以形成精致的几何形状,在室温下表现出卓越的机械强度和导热性能,并且允许热量在没有电子传输的情况下流动,同时不会干扰手机和其他系统的无线电频率。研究人员还展示了这种陶瓷的非牛顿行为,他们通过振动将一团块状的陶瓷浆料液化,重新组织了材料的结构成为可模制的陶瓷。
 
  这种热成型陶瓷是材料的一个新领域,甚至有可能带来两项行业的改进。首先是它作为热导体的效率高,可以冷却高密度电子产品。一般来说,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都安装了一层厚重的铝层,这是吸收设备热量所必需的。新材料厚度不到一毫米,可被塑造成所需的冷却表面。另一个改进是它可以直接与电气部件进行形状匹配。研究人员相信,在未来,全陶瓷材料能够可用于塑形,贴合到各种电子部件上。并且陶瓷还将比目前使用的金属更薄、更轻、效率更高。
 
  (资料来源:科技日报)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规范生产考核巡查工作 中办国办印发《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办法》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办法》。
    2025-05-08 14:28:09
  • 浙江省科技厅发布应用基础研究计划 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浙江省科技厅发布《浙江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旨在强化基础研究,促进学科发展,推动人才培养,自2025年6月1日...
    2025-05-08 10:13:58
  • 关注这15类重点情形!三部门联合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近日,三部门联合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为期半年,结束后转为常态化机制。
    2025-05-07 13:47:13
  • 国家能源局公布一季度能源发展情况 支持民企投资能源基础设施

    国家能源局近日公布一季度能源发展情况,支持民营企业提升发展动能,加快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
    2025-05-07 13:29:21
  • 共计6家 2025年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公示

    日前,经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评审并公示,对2025年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名单予以公布。
    2025-05-07 10:44:28
  • 2025年渔业绿色循环发展项目立项名单出炉

    日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渔业绿色循环发展的决策部署,经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评审并公示,现对2025年渔业绿色循环发展项目...
    2025-05-06 14:34:29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煤化工行业分析检测技术整体解决方案线上会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