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进口数量同比持平 2022上半年其他质谱仪进口数据统计
2022年07月25日 13:36:18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宋池 点击量:6563

据统计,2022年1-6月,我国共进口其他质谱仪4826台,进口金额总计约25.1亿元。进口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总进口额则同比增长了8.25%。
【化工仪器网 市场数据】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在内的质谱联用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质谱技术,质谱联用仪也是质谱仪器的主要类型。质谱联用仪综合了色谱的高效分离能力和质谱强大的分析能力,将分析仪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但是在质谱联用仪之外,同位素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等其他质谱仪也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质谱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国内质谱技术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质谱仪进口依赖度较大,高端市场主要为岛津、安捷伦、沃特世等国外大牌所垄断。目前国内已有禾信仪器、聚光科技、莱伯泰科、皖仪科技等企业在进行国产质谱仪器研发,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国产质谱仪器,但整体来看,国外大牌质谱仪器的地位目前仍难以撼动。
为了解质谱仪器的进口情况,化工仪器网特整理了2022年上半年其他质谱仪(海关编码:90278019)的进口数据,为大家分析我国进口的其他质谱仪主要来自哪些国家,我国各省份对其他质谱仪的需求等。

据统计,2022年1-6月,我国共进口其他质谱仪4826台,进口金额总计约25.1亿元。进口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总进口额则同比增长了8.25%,与去年上半年相比略有增长,意味着今年上半年进口的其他质谱仪平均单价上涨。


逐月分析其他质谱仪进口数据,可以看到2022年1-6月其他质谱仪进口数量与进口额的变化趋势基本与2021年相符。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6月其他质谱仪进口数量与进口额与去年相比有明显增长。根据化工仪器网统计的质谱中标数量来看,今年二季度质谱仪的中标数量持续增长且增速较快,表明国内质谱仪的需求近期正在快速增长,这可能是6月质谱仪进口有明显增长的原因之一。


从仪器产地来看,我国进口的其他质谱仪主要来自美国、德国和新加坡,三国合计占了我国其他质谱仪进口市场的80%。其中美国和德国数量都超过了1000台。在三个国家中,从美国进口的仪器数量最多,共计1717台,但进口额最低,仅5.74亿元;新加坡虽然数量不到美国一半,但金额却远超美国和德国,达8.38亿元。说明上半年我国其他质谱仪的高端产品产地主要在新加坡。
各省份进口其他质谱仪数量分布情况


从我国各省份的进口情况来看,上海、广东、北京是其他质谱仪的主要市场,其中上海上半年进口其他质谱仪1954台,进口金额总计约8.1亿元,约占我国其他质谱仪市场的32%,进口数量与进口额都一骑绝尘。广东与北京虽然无法与上海相比,但市场也比其他省份更大。上海、广东与北京是我国的经济中心,也是科创中心,对仪器的需求自然也更大。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甘肃省定西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就“甘肃省定西生态环境监测中心2025年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提升项目”发布招标公告,预算239.7万元。2025-05-08 09:16:02
-
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年第一批仪器设备采购项目”发布招标公告,预算637万元。2025-05-08 09:04:16
-
预算570万元 湖南师范大学采购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等设备
湖南师范大学就“湖南师范大学超长期国债第21批(医学院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小动物行为学系统)”发布招标公告,预算570万元。2025-05-07 09:05:07 -
2024年质谱联用仪进出口数据分析:进口金额超45亿元 国外产品仍占主导地位
2024年我国共进口质谱联用仪3075台,进口总金额约45.53亿元;共出口122台,出口总金额约1.58亿元。进口数量占总数量的...2025-05-06 13:57:52 -
项目名称:三重四极杆质谱仪采购,项目编号:0705-254002003005,招标范围:三重四极杆质谱仪 1套,招标机构:上海国际...2025-05-06 11:17:40
-
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就“热带生物功能性物质活性评价与开发利用平台设备购置”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3...2025-05-06 09:50:57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