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标准发布>正文

《纺织品 防透视性能的检测和评价》征求意见稿发布
2021年03月10日 09:04:23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5660

根据国标委综合[2018]68 号文《关于下达 2018 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起草编制了《纺织品 防透视性能的检测和评价》。该标准已经编制完成,目前正面向社会征集意见,意见征集时间截止至2021年5月1日。

  【化工仪器网 标准发布】纺织品的防透视性是指在可见光照射的条件下,由于纺织品的视觉屏蔽作用而使被遮盖处不能够被外界所观察清楚的性能。目前,市场已有把“不透”作为卖点的服装产品出现,相关的功能性纺织品也已被研发出来,但国内纺织品的防透视性能没有统一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现有的各种相关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之间缺乏可比性,故而有必要建立统一的纺织品防透视性能测试和评价标准。
 
  根据国标委综合[2018]68 号文《关于下达 2018 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起草编制了《纺织品 防透视性能的检测和评价》。该标准已经编制完成,目前正面向社会征集意见,意见征集时间截止至2021年5月1日。
 
  《纺织品 防透视性能的检测和评价》规定了采用仪器或目测的方式测定纺织品防透视性能的方法并给出了防透视性能的评价。
 
  仪器法的原理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利用色度仪分别测定试样背衬白板和黑板时的明度值,再根据公式计算得到纺织品的防透视指数。该方法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为色度仪,不仅能输出色差、色度空间坐标值、明度值等数据,还能输出纺织品在不同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此外,试验过程中,还需要用到色度仪校准用的白板和黑板。
 
  目光法的原理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利用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对试样覆盖白板和黑板时的颜色差异进行评级,以级数表征防透视性能。但目光法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无法进一步戏份同一级别内各式样的防透视性的缺陷。故而和仪器法配合起来,其优缺点能互为补充,继而获得更多准确的结果。
 
  经过四个实验室的验证实验,我们知晓了本项目所研制的纺织品透视性能测试和评价方法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且本项目与国内标准没有重复关系,也与标准旗鼓相当。希望在标准意见征集时间内,各单位能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意见,以进一步完善标准,继而在其正式实施后能有效发挥完善市场上相关产品的质量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功效。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预算109万 广东海洋大学采购实验室设备

    近日,广东海洋大学就“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生物技术本科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更新2025年”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109.978...
    2025-05-07 09:38:08
  • 预算175万元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采购眼科激光光凝机等医疗设备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就“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眼科激光光凝机等医疗设备采购项目”发布招标公告,预算175万元。
    2025-04-16 13:54:24
  • 总投资超1.3亿元!武汉一高校拟更新教学科研设备93台(套)

    武汉纺织大学拟更新设备93台(套),项目估算总投资13385.69万元。涉及仪器设备包括椭偏仪、偏光显微镜多功能系统、高分辨质谱仪...
    2025-04-11 15:16:45
  • 重庆市自动光学检查机中标结果公告

    项目名称:重庆京东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重庆新型触控一体化显示模组项目,项目编号:4197-214BOECQCK01/25,招标...
    2025-04-10 10:24:55
  • 这款国产仪器立大功!我国科学家完成南极冰盖探测实验

    我国科学家利用超宽带高光谱微波辐射计完成了南极典型区域冰盖内部层辐射亮温观测,实现了南极冰下温度分布的遥感探测。
    2025-04-09 13:20:26
  • 越喝越饿?甜味剂也会成为肥胖的诱因

    长期大量摄入人工甜味剂可能扰乱肠道菌群,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此外部分甜味剂还与头痛、焦虑等神经异常有所关联。甚至,最近美国南加州大...
    2025-04-01 13:36:51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高品质供水水质分析与检测技术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