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手机版

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资讯中心

化工仪器网>资讯中心>科技前沿>正文

今日焦点时事热点行业动态企业动态政策法规

流动电催化:动起来的催化剂更有效率也更耐疲劳

2021年01月18日 16:35:51来源:化学科学部点击:6177
分享:

化工仪器网 科技前沿】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972039)等资助下,湖南大学周一歌教授、美国西北大学黄嘉兴教授以及电子科技大学康毅进教授合作,创新性地提出“流动电催化(Fluidized Electrocatalysis)”策略,该策略可显著提高电催化剂的抗疲劳性和稳定性,甚至可以让很不稳定的催化剂达到持久稳定的催化效果。研究成果以“流动电催化(Fluidized Electrocatalysis)”为题,于2020年2月12日发表在《中国化学会会刊(英文)》(CCS Chemistry)上。论文发表后,美国化学会新闻周刊《化学化工新闻》(Chemical&Engineering News)以“自由游动的电催化剂胜过固定催化剂(Free-floating electrocatlysts outperform tethered ones)”为题,报道了该研究成果。
 
图.固定电催化与流动电催化
 
  在电催化反应中,催化剂材料通常被粘附在电极(比如碳电极)的表面,之后浸入电解液中,并与之进行长时间、连续的电化学反应(图a)。电催化反应普遍存在着疲劳机制,如:反应中间体可能导致催化剂表面中毒,催化剂颗粒在长时间的电化学“压力”下发生团聚、烧结、溶解或钝化等。另外,反应活性物种到催化剂表面的扩散受限也会导致催化电流衰减。催化剂疲劳会大大降低催化剂的工作效率,缩短其寿命,导致整个电化学体系性能下降。针对此问题,传统的策略是从催化剂本身出发或调控其表面状态和化学成分,或通过改进催化剂载体材料来防止催化剂颗粒的聚集和脱落,然而由于催化剂疲劳机制多种多样、催化剂及其载体的材料、成分和结构也各不相同,这些基于催化材料本身的解决方案往往只适用于特定的催化剂,不具有普适性。周一歌、黄嘉兴及康毅进三位教授合作,创新性地提出“流动电催化”的新策略(图b),即催化剂颗粒并非以传统方式固定在电极上,而是在电解液中流动,从而提高电催化剂的抗疲劳性能。
 
  单个颗粒与电极碰撞时产生瞬态法拉第电流积累起来,可输出连续、稳定、可随催化剂用量增大而不断增大的电流。对每一个催化剂颗粒而言,电场只有在粒子与电极发生碰撞时才会作用于粒子并驱动电子转移,从而降低了电化学压力作用于催化剂颗粒上的时间尺度,抑制了许多常见的疲劳机制。同时,流动模型在空间和时间上将电子转移步骤与其它相对较慢的电极反应步骤(如物质传质过程)分开,使得电极反应不再受传质限制,因此,流动催化剂还将具有更快的反应动力学特性。
 
  本研究以典型的Pt/C颗粒为模型催化剂,分析了碳微电极上Pt/C单颗粒在析氧反应中的电化学行为,如颗粒碰撞频率、碰撞时间尺度、单颗粒产生的催化电流强度等。随后证明了流动催化模型的输出电流表现出随电极面积及催化剂颗粒浓度的增大而增加的特征,而固定催化模型的输出电流则随催化剂负载量的增加很快达到饱和;同时通过计算发现了流动体系中单颗粒的电流效率比固定体系高出两到三个数量级的现象,这也是为什么流动体系中单位时间内同时参加反应的催化剂颗粒数远远小于固定体系,却依然能达到与后者相差不大的电流输出的原因。随后,本研究以析氧反应(OER)、甲醇氧化反应(MOR)及析氢反应(HER)三个经典电催化反应为模型,验证了流动电催化策略可缓解一系列不同催化剂疲劳的机理。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的流动电催化策略,将催化剂颗粒的工作模式由传统的长时间、连续性工作转变为轮流、间断性工作,从而避免了电化学压力的不断积累。同时,催化剂颗粒将经历更快的反应动力学并输出更高的电流效率,这有利于抑制材料性能的衰减。流动催化剂较固定催化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且易于回收及再利用,因此流动催化剂的长时间工作成本将远远低于固定催化剂的成本。因此,该策略有望发展成一种具有普适性的简单、高效、可提高电催化体系总体性能及稳定性的新方法。

关注本网官方微信 随时阅读专业资讯


511万 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2023年专用试剂耗材采购项目公开 2023-05-23 10:09:42
近日,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发布公告,计划对2023年专用试剂耗材采购项目公开招标,预算金额511万。潜在投标人应在湖北华咨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武汉市洪山区文荟街76号星光时代写字楼21F)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3年06月12日09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扬大成功研制“超级催化剂” 实现水体污染零碳净化 2023-04-07 11:32:58
近日,扬大环境学科与工程学院朱兴旺团队在光催化治理水体污染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团队成功研制一款能够实现全光谱响应的氮碳基光催化剂,实现水体污染治理全程零碳净化。
天津大学科研团队取得催化剂技术新突破 2023-03-29 10:13:18
3月28日,国际期刊《自然?纳米技术》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取得的催化剂技术新突破。
华南师范大学科研团队在光和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领域获研究进展 2022-12-14 10:17:14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兰亚乾教授团队在光和电催化二氧化碳(CO2)还原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团队成功利用金属卟啉(M-TCPPs)和还原性多金属氧酸盐(POM)构建了一系列多酸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POMOFs)。
华南师范大学在晶态材料用于人工光合作用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 2022-10-04 09:00:00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兰亚乾教授和刘江教授的研究团队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提出利用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晶态结构基元构建周期性分布的氧化-还原(OR)分子结光催化剂。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970297226@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天津市兰博实验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福立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返回首页产品对比发布询价建议反馈官方微信
回到顶部
网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