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机动车尾气污染危害大 尾气检测遥感技术助力空气治理
2020年07月10日 16:33:40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5969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汽车已经发展成为我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但是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给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对空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生活,破坏了生态环境。
【化工仪器网 行业动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汽车已经发展成为我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但是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给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对空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生活,破坏了生态环境。
日前,据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19)》显示,中国已连续十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大国,机动车等移动源污染已成为中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移动源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据统计,2018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27亿辆,同比增长5.5%。其中,汽车保有量达到2.4亿辆,同比增长10.5%,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261万辆,同比增长70%。
机动车污染不仅是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还是造成雾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机动车尾气排放已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雾霾天气的增多。因此,对高污染车辆进行监察,有效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对城市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监察机动车污染的主要举措是机动车尾气年检和日常的路检和巡检,路检和巡检作为环保部门执法的主要手段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并且由于车流量巨大,拦车监测势必会造成车流行驶不通畅,车辆怠速或者低速慢行,产生更大的污染。因此这些检测方法效率低下,只能对其中极少部分车辆进行检查,远远做不到筛查高污染车辆的目的。
现如今,采用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就可以对道路行驶中车辆进行尾气监测,可以快速地发现行驶中的高排放车辆,是有效、经济、方便的监测方法。
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可在很短的时间内监测行驶中机动车排放物和颗粒物数据,记录车辆信息,同时可以在线或者离线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及环保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尾气检测遥感技术凭借其快速、灵敏、监测面广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信赖,为促进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改善环境质量,全国都兴起了尾气检测热潮。因此在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的基础上众多城市应用了固定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
固定安装使用的尾气遥测设备是一种置于道路两侧,可以对在单向和双向多车道上行驶车辆的排气污染物进行实时遥感监测的系统。系统采用视频路况识别技术对多车道上车辆行驶的位置进行识别,尾气检测利用红外吸收光谱法、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法等技术进行识别。由于不同污染物对不同频率的光波有不同的吸收谱线,吸收谱线可作为识别不同气体分子的“指纹”,以吸收谱线的位置和强度确定分子的成分和浓度,从而完成对实际行驶过程中的机动车所排放尾气的多种污染物和尾气烟度的监测。
该系统把机动车车检测场与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遥感监测技术充分结合起来建立了机动车尾气检测监管体系,通过现代通讯技术把遥感监测数据与机动车车辆排放信息以及尾气年检数据有机连接起来,实现了对车辆排放数据的综合管理。可以快速有效地对超标车辆和冒黑烟车辆进行尾气监测和实时抓拍,加强了生态环境部门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管,为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一篇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办法》。2025-05-08 14:28:09
-
浙江省科技厅发布《浙江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旨在强化基础研究,促进学科发展,推动人才培养,自2025年6月1日...2025-05-08 10:13:58
-
关注这15类重点情形!三部门联合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近日,三部门联合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为期半年,结束后转为常态化机制。2025-05-07 13:47:13 -
国家能源局近日公布一季度能源发展情况,支持民营企业提升发展动能,加快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2025-05-07 13:29:21
-
日前,经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评审并公示,对2025年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名单予以公布。2025-05-07 10:44:28
-
日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渔业绿色循环发展的决策部署,经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评审并公示,现对2025年渔业绿色循环发展项目...2025-05-06 14:34:29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