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动态>正文

纳入全国环境监测体系 POPs污染防控面临的挑战是啥
2020年06月04日 10:56:39 来源:环保在线整理 点击量:3368

源于此前生态环境部发布消息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将纳入全国环境监测体系。

  【化工仪器网 行业动态】2020年6月2日,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发布会。在会议上,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称,我国高度重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与污染防控工作。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纳入全国环境监测体系
 
  问题来了,持久性有机物到底是什么?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英文简称是POPs,是结构稳定、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在自然环境中又难以被降解的一类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大气、水、生物体等各种环境介质存在于环境中,具有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等特点。
 
  随着2004年《斯德哥尔摩公约》正式生效,我国在国家层面上启动了对POPs污染源的研究,加强了POPs研究的监测能力建设。
 
  2005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履约工作小组;2007年,国务院批准履约国家实施计划;
 
  2009年,禁止生产、流通、使用和进口滴滴涕、氯丹、灭蚊灵及六氯苯;
 
  2010年以后,围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多项专题监测研究;
 
  2012年,12部门发布《全国POPs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201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PFOS和硫丹等修正案;
 
  2015年,“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区域运移及演变趋势研究”列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
 
  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HBCD修正案;
 
  2019年,生态环境部落实《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含六六六、滴滴涕等POPs指标的全项目监测工作。
 
  到目前为止,我国POPs增列已经增加近30种,现行有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的标准主要有四大类(分别为有机氯农药类、多氯联苯类、溴代阻燃剂类及二噁英类),共计25项标准,涉及18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资料显示,我国POPs履约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重点行业二噁英排放强度下降15%,实现了滴滴涕、氯丹等17种POPs的全面停止使用,完成50000余吨高浓度POPs废物处置,并完成100多项涉及POPs政策标准的制修订
 
  有专业人士指出,对于我国持久性有机物防治的关键有三方面,分别为替代品的问题、历史上遗留废物的处置问题和源减排问题。
 
  尽管目前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面临着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瓶颈。有数据显示,结果表明至少有600多种这样的POPs疑似物质,其中有2/3也在中国的现有化学物质名录中。相比目前列入管控的几十种,想要真正实现对POPs的防治仍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近几年,在新型 POPs 的分析方法学、环境行为、生态毒理与环境风险,以及新污染物发现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接下来,柏仇勇在会议中也表示,会持续推广应用相关科研成果,从而不断提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便携式硫化氢气体检测仪

    近日,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基于“铠甲”传感材料的抗硫中毒的便携式硫化氢气体检测仪,将为相关行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检测解决方案。
    2025-04-30 11:09:56
  • 预算911万元 兰州新区生态环境局采购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仪器

    近日,兰州新区生态环境局委托甘肃中鑫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组织公开招标,为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物监管能力提升采购车载 VOCs 监测系...
    2025-04-30 09:30:04
  • 预算794.8万元 伊犁哈萨克生态环境局采购一批细颗粒物检测仪器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生态环境局就“伊犁州细颗粒物组分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发布招标公告,预算794.8万元。
    2025-04-25 13:10:20
  • 麦越环境亮剑环博会 展示气体监测治理一体化闭环

    上海麦越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携M-2060S恶臭在线监测系统、M-2060P便携式检测系统及废气治理项目亮相第26届中国环博会,展示了...
    2025-04-24 14:23:17
  • 三大创新仪器解码多场景环境监测 四方仪器闪耀2025中国环博会

    作为一家专业提供气体成分及流量测量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四方光电(武汉)仪器有限公司携前沿技术成果惊艳亮相,全方位展现其以核心传感技...
    2025-04-24 09:33:09
  • 红谱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加速技术迭代与产业布局

    红谱科技近日完成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数千万元人民币,资金将用于加速产品技术迭代、拓宽产业赛道布局、拓展全球销售渠道,还将探索...
    2025-04-22 10:55:58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5第二届化工园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论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