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光谱技术突破光催化CO2还原反应研究瓶颈
2020年05月09日 09:29:33
来源:仪器网 点击量:4368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宇杰教授和高超副教授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陶冶研究员课题组、北京师范大学张文凯教授课题组合作,成功突破了这一瓶颈,揭示了均相光催化CO2还原整个反应途径。
【化工仪器网 行业动态】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炭等化石燃料是现代工业主要的能源来源,占目前一次能源需求的80%。化石燃料的利用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造成气候变暖。而且化石燃料不可再生,随着人类的持续开发,能源危机已经越来越近。面对这些状况,除了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之外,利用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甲烷、甲醇、一氧化碳等清洁的碳氢燃料也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策略。
光催化CO2还原反应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索和开发高效的还原催化剂。由于均相催化剂与异相催化剂相比,通常对光催化CO2还原反应具有更高的活性和选择性,而且均相催化剂具有明晰的催化位点,其催化中心的配位和电子结构易于调控,因此近年来均相催化剂成为光催化CO2还原反应研究的主要方向。
虽然目前已经有大量关于均相催化剂应用于光催化CO2还原的研究,但是研究者仍然不清楚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配位和电子结构如何动态演化。弄清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先进的原位、时间分辨以及具有元素分辨能力的光谱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宇杰教授和高超副教授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陶冶研究员课题组、北京师范大学张文凯教授课题组合作,成功突破了这一瓶颈,揭示了均相光催化CO2还原整个反应途径。研究团队利用原位pump-probe时间分辨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及瞬态吸收光谱,以三联吡啶镍(II)配合物为模型催化剂,成功捕捉到光催化CO2还原过程中催化位点结构的动态演化和电荷转移过程,推动了对于高效均相光催化CO2还原反应机理的理解,为设计和开发先进光催化体系提供了指导。
时间分辨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TR-XAS)在这项研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X射线吸收谱由于元素选择性的探测特点,可以针对催化剂、光敏剂中的金属离子的价态、配位结构和电子结构进行探测。基于激光pump-X光probe的时间分辨X射线吸收谱(TR-XAS),则进一步实现实时、原位下的空间和电子结构变化探测,获取催化剂过渡态、光敏剂激发态等中间体的价态变化、配位结构变化信息。本次研究的成功也进一步推动了X射线时间分辨方法发展和应用。
资料来源:X-MOL
编辑点评:发展新能源经济是当今世界的历史潮流和必然选择,也可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如今,为了拥有更多可利用的能源资源,各国致力于开发利用新能源,而在能源开发过程中,各类检测仪器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包括此次高校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功揭示均相光催化CO2还原整个反应途径也离不开科学力量的帮忙。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近日,河池学院发布公告,计划对智能装备实验室采购项目[GXZC2024-G1-000189-JGJD]公开招标,预算金额889.9...2024-05-28 09:17:16
-
关于批准《含钨锡精矿成分标准样品》等36项国家标准样品及31项国家标准样品延长有效期的公告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批准发布《含钨锡精矿成分标准样品》等36项国家标准样品,并延长31项国...2023-12-12 14:24:17 -
作为本届展会的合作媒体平台,化工仪器网特别推出了展前云访谈系列活动。今天做客我们云访谈的嘉宾是贺利氏科纳米中国区总经理蔡晓东先生。2023-07-06 14:11:06
-
2022年9月23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领衔的深圳大学与四川大学团队自主研制的深海沉积物(天然气水合物)保温保压取样装备海试成...2022-09-27 13:52:18
-
上海硅酸盐所在催化剂降解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抗失活机制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孙静团队(纳米功能材料与光电应用课题组)在氧化钛基复合材料降解VOCs催化剂抗失活机制研究中...2020-12-23 09:47:23 -
目前,国内外对光催化降解甲醛、乙醛、甲苯有相关的检测标准,还没有关于光催化降解苯的检测方法标准。为此,在中国科学院的主管下,中国建...2020-06-23 09:03:54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