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动态>正文

安徽省疾控中心研发出新冠抗体快速检测试纸条
2020年03月12日 16:01:17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8566

眼下,疫情还未过去,甚至在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加强病毒快检及检测技术研发仍有必要。2020年3月9日,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传来好消息,称安徽省疾控中心科技攻关团队在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化工仪器网 行业动态】在新冠肺炎大规模爆发的这几个月中,我们对病毒传播和疫情蔓延的速度有了很深的认识。新冠肺炎的防控是一场与时间较量的战役,越早诊断就能越早治疗,也能越早进行控制。而这一过程中,精准、快速的病毒检测是关键。
 
  在疫情防控期间,不少企业、研究所、实验室都积极响应,研发出了多种病毒块速检测产品,如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检测系统等。这些产品为我国的疫情防控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眼下,疫情还未过去,甚至在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加强病毒快检及检测技术研发仍有必要。2020年3月9日,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传来好消息,称安徽省疾控中心科技攻关团队在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安徽省疾控中心科技攻关团队联合安徽深蓝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出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快速检测试纸条,用这种试纸检测病毒,仅凭肉眼观察试纸颜色即可快速读出检测结果。简而言之,该快速检测试纸无需依赖复杂贵重的仪器,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特点,不仅大大减少了检测流程,还节省了检测时间,特别适宜于在基层筛查和流行病学检验现场进行推广使用。
 
  那么这种产品是如何进行新冠病毒抗体快速检测的呢?据了解,这种试纸主要是运用免疫胶体金层分析技术对人体血清或全血中新型冠状病毒IgM和IgG抗体的定性检测。其中IgM抗体阳性表示近期感染,IgG抗体阳性表示感染时间较长或既往感染,检测时若是试剂卡的IgG或IgM处出现一道紫红色的线,或者出现两条线,就代表检测对象感染了新冠肺炎,反之则没有。而为了保证试纸的有效性,试剂卡上还有一个标识为C 的线,层析过程后,如果C处出现一道紫红色线,就表明该试纸有效。检测的时候,检测人员只需将待测对象的一滴血液滴加到试剂卡的样品孔中,带滴加配套的样品稀释液,等待10到15分钟就能看到结果。
 
  据介绍,目前该快速检测试纸条已初步通过临床验证,检测结果显示具有较好的准确度、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对新近感染和既往感染者均能有效识别,可以满足临床快速检测应用的要求。
 
  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发为相关部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初筛提供可靠的方法,相信该试纸能在我国的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体现出极大的价值。
 
  资料来源:安徽网 安徽日报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阿尔塔科技携多种解决方案出席CBIFS2025 助力食品安全精准检测

    天津阿尔塔科技有限公司携多种解决方案亮相第十七届食品安全技术论坛,助力食品安全精准检测。
    2025-04-17 14:25:46
  • 第一季度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372项 助力多领域高质量发展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第一季度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共372项,同比增长约60%。其中,国家一级标准物质25项,国家二级标准物质347项。
    2025-04-15 10:00:45
  • 涵盖生态环境等领域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37项国家标准样品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37项国家标准样品,涵盖生态环境、消费品、生物技术以及金属材料等关键领域。
    2025-03-21 09:33:52
  • 超9000万 海关系统大批试剂耗材采购意向

    近期,各地海关连续发布多项仪器设备及试剂耗材采购意向,预算总金额高达9206.116万元。
    2025-02-19 14:36:44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24年新建国家标准物质目录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2024年批准新建的国家标准物质目录。此次批准新建的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共有83项,国家二级标准物质达到105...
    2025-02-02 10:00:09
  • 2024年我国共批准建立1135项国家标准物质

    2024年,我国已宣布批准建立1135项国家标准物质,较上年增长了51.9%,总数首次超过1.8万项。
    2025-01-14 13:38:56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煤化工行业分析检测技术整体解决方案线上会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