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动态>正文

借助冷冻电子显微镜 揭秘新冠病毒真实形貌
2020年03月12日 09:34:40 来源:仪表网 点击量:4988

近日,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与南方科技大学联合,从临床新冠肺炎病例获取生物样本,首次使用冷冻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新冠病毒经灭活后的真实形貌,为新冠病毒的识别、鉴定和临床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超微影像基础

  【化工仪器网 行业动态】近日,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与南方科技大学联合,从临床新冠肺炎病例获取生物样本,首次使用冷冻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新冠病毒经灭活后的真实形貌,为新冠病毒的识别、鉴定和临床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超微影像基础。
 
  冷冻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可以观察被快速冻结到负196度 “活”的蛋白、病毒等生物样本的电子显微镜。随生物成像技术的发展,电镜技术已不再限于单纯的形态结构研究,而发展为不同水平上的显微学技术综合应用。
 
  同时,显微学技术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其他生命科学技术的结合应用正在成为研究热点。例如,免疫细胞化学与电镜技术相结合,使原位杂交技术已从理论走向实际,得到相当普遍的应用。近年来该技术快速应用于病毒鉴定与疾病诊断、药物开发、精准医疗、脑科学研究、新材料、新农业、海洋生物等众多学科。
 
  在深圳市的大力支持下,联合研究团队正在打造高等级生物安全临床冷冻电子显微镜研究平台,全力推进新冠病毒以及其他致命性病毒的超微结构生物学研究,为传染病病原鉴定、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控和潜在的抗体、疫苗和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
 
  据悉,在此次研究新冠病毒中,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子显微镜中心的专家,利用冷冻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不仅首次观察到了真实的新冠病毒经灭活后的形貌,并且捕捉到了该病毒侵染宿主细胞中的一个重要中间状态。此时病毒正处于识别和附着宿主细胞后,准备与细胞发生融合的时期。经国内外文献检索,这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科研工作者首次在冷冻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新冠病毒全病毒的真实形貌。
 
  编辑点评:该试验的成功对于接下来了解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详细的依据,因为只有清晰了解到病毒的全貌,了解其生长过程中的全变化或者更细的变化,才能更准确的了解病毒的其他特性。同时,该实验也意味着研究人员可以根据真实的病毒形态以及真正病毒解析出来的结构进行今后的药物研发以及疫苗研发工作。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预算超1亿元 中国农业大学采购大批实验室设备

    中国农业大学计划采购冷场发射扫描电镜、显微拉曼光谱仪、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仪器设备,预算总金额超1亿元。
    2025-05-07 14:22:53
  • 超2500万预算!湖南工学院采购仪器设备

    近日,湖南工学院就“湖南工学院先进材料开发制备与检测创新平台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2874.0714万元。
    2025-05-07 09:20:51
  • 2.85亿元仪器采购大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发布政府采购意向

    4月至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发布多个政府采购意向,其中仪器品目100多项,预算总额达2.85亿元。预计采购时间为2025年5月—...
    2025-05-03 11:35:45
  • 赛默飞公布2025年Q1财报:收入稳定 全年财务指引下调

    赛默飞第一季度收入103.6亿美元,同比增长1%。其中分析仪器部门同比增长1.8%,达17.18亿美元,电子显微镜业务成为主要增长...
    2025-04-29 14:03:41
  • 超2.9亿元采购计划!北京中医药大学将集中购置数百套仪器设备

    北京中医药大学计划采购数百套仪器设备,包括高分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圆二色光谱仪等,预算总金额超2.9亿元。
    2025-04-28 15:00:46
  • 预算2948万元 广东工业大学采购高通量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设备

    近日,广东工业大学委托广东有德招标采购有限公司组织公开招标,采购高通量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设备。
    2025-04-28 10:55:21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煤化工行业分析检测技术整体解决方案线上会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