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本网视点>正文

重磅!融智生物发布商品化微生物质谱数据库
2018年07月03日 09:59:24 来源:中国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8416

有目共睹的是,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环境监测、药物分析、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投入加大,各行各业对安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诉求。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仪器,质谱仪应用广泛,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中国化工仪器网 本网视点】有目共睹的是,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环境监测、药物分析、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投入加大,各行各业对安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诉求。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仪器质谱仪应用广泛,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生物质谱技术作为蛋白与代谢分子定量检测的金标准方法,是临床检验技术重要的发展与应用方向。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问世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质谱分析技术。
 
  2013年,基于该技术的微生物快速鉴定产品通过美国FDA注册,开启质谱技术进入临床检验的新时代,而且也给医学、生物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如今,质谱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已超过40年。但限于传统MALDI-TOFMS的性能局限,该方法未能利用更丰富的生物信息。
 
  近日,融智生物宣布建设完成基于全新生物组学理念的微生物质谱数据库。这是发布商品化生物组学微生物质谱数据库。截至目前,QuanID微生物数据库已建成包含超过4000种微生物(细菌、真菌),涵盖临床、食品安全、畜牧兽医、环境生态和科研等多个领域的巨大微生物质谱数据库。
 
  在全新建库方式之外,融智生物还与多家国内菌种保藏单位合作,不断完善本地特有微生物数据库的建设,使得该微生物数据库不仅可胜任通用微生物鉴定,同时,更适合国内用户需求。未来,融智生物还将进一步快速扩展微生物数据库容量,使微生物质谱可适用于更广泛的行业。
 
  从市场占有率看,国产质谱仪在国内质谱市场仅占3%。中国质谱市场上的产品几乎被安捷伦、沃特世、赛默飞、布鲁克等进口品牌垄断。但对国内质谱厂家而言,发展才是硬道理,聚焦日益多样化和个体化的临床需求,国产质谱仪产业化仍需进一步努力,深度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奋力前行。
 
  让质谱技术惠及更多人,实现临床质谱的中国梦。 展望未来,融智生物将依托资本市场的东风,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统筹布局,打造竞争力的生物科技企业,为生命科学仪器的国产化、国人医疗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不懈的探索。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2024年质谱联用仪进出口数据分析:进口金额超45亿元 国外产品仍占主导地位

    2024年我国共进口质谱联用仪3075台,进口总金额约45.53亿元;共出口122台,出口总金额约1.58亿元。进口数量占总数量的...
    2025-05-06 13:57:52
  • 上海三重四极杆质谱仪中标结果公告

    项目名称:三重四极杆质谱仪采购,项目编号:0705-254002003005,招标范围:三重四极杆质谱仪 1套,招标机构:上海国际...
    2025-05-06 11:17:40
  • 预算358万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采购仪器设备

    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就“热带生物功能性物质活性评价与开发利用平台设备购置”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3...
    2025-05-06 09:50:57
  • 禾信仪器拟出售国产质谱厂商安益谱股权 交易完成将不再持股

    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拟以1765.19万元转让安益谱(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5.3491%股权,交易完成后将不再持股。受让方为...
    2025-05-06 09:42:43
  • 预算358万元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采购实验设备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就“热带生物功能性物质活性评价与开发利用平台设备购置”发布招标公告,预算358万元。
    2025-05-06 09:10:56
  • 预算400万元 华中农业大学采购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成像联用仪

    华中农业大学就“华中农业大学农业智能装备创新支撑中心项目第四批(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成像联用仪)”发布招标公告,预算400万元。
    2025-05-06 09:01:28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5第二届化工园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论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