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CBIFS2018“直击”真菌毒素检测前沿技术
2018年04月10日 12:33:47
来源:中国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10625

2018年4月9日-10日,由中国检验检疫学会和太平洋展览主办的“CBIFS2018第十一届中国食品安全技术论坛”在青岛隆重举行。会议吸引了来自政府监管部门、检测机构、科研院所、食品企业等单位的领导、专家、技术人员等1200多人参加,110多家企业参展。
【中国化工仪器网 本网视点】 2018年4月9日-10日,由中国检验检疫学会和太平洋展览主办的“CBIFS2018第十一届中国食品安全技术论坛”在青岛隆重举行。会议吸引了来自政府监管部门、检测机构、科研院所、食品企业等单位的领导、专家、技术人员等1200多人参加,110多家企业参展。

各大分会场集锦
CBIFS食品安全技术论坛一直致力于为业界同仁切磋技艺、百家争鸣提供广泛的交流平台,本次会议组织技术讲座100余个,各项专题论坛14个。继4月9日五大专题论坛报告圆满结束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技术、农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真菌毒素检测技术、食品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美国HARPC对食品企业的影响专题分会等六大专题论坛于10日上午同期召开。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研究员 陈舜琮
“真菌毒素检测技术”专题论坛在柏林厅Ⅰ举行,由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陈舜琮研究员主持。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北京美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安捷伦、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位专家、企业代表带来了精彩的报告。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关亚风
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关亚风,带来了题为《真菌霉素样品制备和液相色谱荧光定量检测》的报告。该报告围绕食品中关注的真菌霉素和相关标准法规、真菌霉素的液相色谱—荧光分析、真菌霉素的样品制备、发展趋势及展望等四个方面展开。报告中,关教授首先介绍了呕吐霉素、伏马菌素、展青霉素等多种食品中关注度较高的真菌霉素,并解读了食品中真菌霉素的限量标准。随后,其详细讲解了基于色谱分离和基于免疫化学两种分析真菌霉素方法的优缺点,并重点讲述了LC-FLD分析方法在各类真菌霉素中的应用。在报告尾声,关教授表示液相色谱--光学检测方法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实验室广泛采用的真菌霉素标准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涵盖大部分食品中关注的真菌霉素。同时,他还特别强调发展小型化、高灵敏耐用的荧光检测器也尤为关键。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张奇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奇,带来了题为《食品真菌毒素检测和非靶向筛查技术》的报告。该报告首先介绍了真菌毒素的种类及分布地区,并详细讲述了五种具有致癌作用的真菌毒素。随后,张奇以黄曲霉毒素抗体特性为基础,阐述了真菌毒素特异性识别试剂。在报告中,张奇着重介绍了实验室检测技术、真菌毒素纳米金试纸条检测技术、时间分辨荧光试纸条检测技术、真菌毒素免疫亲和检测技术、真菌毒素非靶向筛查技术等多种相关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北京美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魏丹丹
来自北京美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魏丹丹,带来了题为《生物毒素检测技术及相关问题的探讨》的报告。生物毒素是指各种生物来源且不可自复制的有毒化学物质,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产生的对其它生物物种有毒害作用的各种化学物质。由于生物毒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许多生物毒素还没有被发现或被认识。因此,生物毒素中毒的救治与公害防治仍然是世界性的难题。在报告中,魏经理着重介绍了真菌毒素和海洋生物毒素的危害。并以黄曲霉毒素检测为例,阐述了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酶联免疫吸附筛查法、薄层色谱法等多种检测方法的应用。

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所研究员 何庆华
来自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所研究员何庆华,带来了题为《真菌毒素绿色免疫分析技术》的报告。该报告从真菌毒素免疫分析体系的现状、真菌毒素免疫分析体系构建、真菌毒素免疫分析体系应用等三个方面展开。在报告中,何教授详细介绍了其课题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其中主要包括:以真菌毒素作为食源性化学污染物的研究模型、基于抗原模拟表位的理论开展真菌毒素全抗原模拟物的构建研究、以抗原模拟物品为核心元件建立真菌毒素的绿色免疫分析新模式。

安捷伦公司的资深液质应用工程师 李建中
来自安捷伦公司的资深液质应用工程师李建中,带来了题为《安捷伦创新性液质联用技术平台助力食品中生物毒素分析》的报告。在报告中,他介绍了真菌毒素的分类及检测标准,并着重讲述了安捷伦液质联用技术平台在真菌毒素分析中的解决方案及相关产品。

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王蒙
来自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蒙,带来了题为《基于“一步净化”的农产品中交链胞毒素快检技术研究》的报告。其主要介绍了在低温下也可以繁殖的交链孢菌及其产物毒素的检测及前处理技术。报告中,王蒙特别提出了运用盐析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这样既可以保证回收率,又可以实现待测物质的分离。同时,她还分享了在实验中碳纳米管材料的设计,这种设计可检测多种真菌毒素,且回收率均可达到85%以上。

论坛现场
在“真菌毒素检测技术”专题分论坛上,6位专家学者带来了精彩的报告,内容广泛涉及真菌毒素检测的实验室确证方法和快速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标准情况。CBIFS2018精彩纷呈,10日下午大会还将开展4个主题论坛,更多精彩报告请持续关注CBIFS2018。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小樱桃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鲜食与加工两条路径的选择,如何走好这两条路,成为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2025-04-30 16:03:15
-
发展小龙虾深加工产业,成为破解这些难题、延伸小龙虾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的必由之路。在各类小龙虾深加工产品中,小龙虾尾凭借其独特优...2025-04-29 15:49:46
-
从营养角度来看,草莓堪称“营养宝库”。丰富的营养成分,为草莓深加工产品奠定了良好的品质基础,无论是制作饮品、食品,还是开发保健品,...2025-04-28 13:41:44
-
9项举措助力乡村振兴与粮食安全!2025年农业补贴政策清单出台
近日,国家发布了2025年中央财政到人到户农业补贴政策,旨在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2025-04-28 13:18:34 -
食品检测设备在应对这些挑战、保障肉制品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25-04-27 14:48:28
-
饮料行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产品同质化严重、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在这样的环境中,柚香谷的异军突起,为饮料行业...2025-04-24 15:15:13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