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厅收藏该商铺

您好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盐城思源给排水设备有限公司>>雨水收集>>地埋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定制地埋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类型与构成

地埋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类型与构成

返回列表页
  • 地埋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类型与构成

  • 地埋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类型与构成

  • 地埋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类型与构成

  • 地埋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类型与构成

  • 地埋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类型与构成

收藏
举报
参考价 85000
订货量 1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型号 定制
  • 品牌 其他品牌
  • 厂商性质 生产商
  • 产品资料 下载
  • 所在地 盐城市

在线询价 收藏产品 加入对比 查看联系电话

更新时间:2020-02-25 15:34:06浏览次数:1080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化工仪器网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产品简介

应用领域 环保    
地埋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类型与构成
原有的空间可以再利用,节约空间。 较低的成本。 蓄水效率达到很大化。 快速的安装,雨水收集装置,节约时间,雨水收集系统价格,提高工期。

详细介绍

系统类型与构成

 

1.系统类型

地埋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类型与构成
 

1.1雨水利用系统包括:雨水入渗、雨水收集系统回用、雨水调蓄排放、如图1

 

目前我国建筑小区雨水利用工程中普通采用的是雨水入渗和雨水收集回用,一个工程项目可采用其中一种,或两种同时采用。

雨水利用系统的种类

1.21中的三种雨水利用系统都应设置雨水储存容积和雨水溢流外排设施。

 

2.入渗系统的构成

 

入渗系统可分为埋地入渗和地面入渗

 

2.1埋地入渗系统的入渗面隐蔽在地表之下,通过埋地入渗设施实现雨水的入渗。入渗设施的选用、施工图设计一般由给排水专业完成。埋地入渗系统的典型构成见图2

埋地入渗系统的构成

2.2地面入渗的入渗面裸露在地表面,其设施一般由室外土建、景观环境、给水排水等专业设计和施工。地面入渗的一般典型构成如图3所示,硬化面积雨水可直接进入入渗设施。透水砖、透水路面等就地入渗设施未在地面渗透图中表示。地面入渗系统可参见土建专业标准图。

地面入渗系统的构成

2.3拦污雨水口的功能是收集雨水,同时拦截雨水中的树叶等杂物。雨水口内设置网筐,拦截雨水中的固体物质,网筐能够取出清理。雨水口为成品,材质为树脂混凝土或PE塑料。

 

2.4雨水过滤井设置在入渗设备的入口处,主要功能是初沉淀,去除雨水中的泥沙,减少入渗设施内的沉积物。雨水过滤井为成品,材质为pp塑料。

 

2.5入渗设施是埋地入渗系统的核心单元,雨水在这里储存和渗透。主要有:入渗管沟,模块渗透沟、入渗池、入渗井等,其中入渗管沟由穿孔管外敷砾石构成。

1.系统类型


 入渗设施的土壤渗透面处需要敷设土工布。

 

3.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构成

 

3.1雨水收集回用系统一般包括:收集、弃流、雨水储存、水质处理和雨水回用。

当雨水较为洁净时,也可不设置初期雨水弃流。

 

3.2景观水体(不包括喷泉等水质要求较高的水景)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构成简单且节省造价,其典型构成见图4.

景观水体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1)汇集的雨水经弃流装置或弃流系统,用管道输送到景观水体中储存,超过设计利用标准的水量经溢流管排到市政雨水管网中,汇集的雨水为屋面雨水,也可是屋面、路面混合雨水。

2)当水体周边有慢坡绿地时,硬化面的雨水可流经绿地进入水体,这时绿地可起到对初期雨水的净化作用,替代弃流装置或弃流系统。若绿地需要在雨季施肥,绿地径流宜采取工程措施进行初期雨水弃流。

3)水质净化系统维持水体的水质达到使用标准,水体储存的雨水可用于景观水体补水,浇灌绿地等杂用。水质净化系统属景观水体的常规配置设备,可兼作雨水的净化设施。

4)水体既是雨水用户(或用户之一),又是雨水的储存设施。雨水的蓄存通过如下方实现:水体设置旱季(低)水位和雨季(高)水位,两水位之间的容积蓄存雨水,或者设置设计水位和溢流水位,利用水位之间的容积蓄存雨水。景观设计应考虑不同水面标高时的景观效果。

5)对于无市政雨水管道的居住区或村镇,溢流雨水可引入地面水体或排水沟,当建筑区中另有中水等水源时,系统中还应含有补水设施。

 

3.3生活杂用水或空调冷却塔补水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典型构成见图5.

杂用水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1)经过初期弃流的雨水用管道输送到储存池中,超过设计标准的雨水量溢流排除到市政雨水管网。

2)图中用水管网的用户包括绿化用水、循环冷却系统补水、汽车冲洗用水、路面、地面冲洗用水、冲厕用水、消防用水等。

3)系统中必须设置补水设施

 

3.4弃流装置或系统。弃流环节的主要功能是拦截降雨初期径流,径流厚度一般不超过2~3mm,当拦截的水量达到设定值时弃流终止,或者根据来水的水质决定是否弃流。拦截的初期雨水或排水市政雨水管网,或就地入渗。弃流装置有容积式和流量计量式。弃流系统由分流井、弃流设备、初期过滤设备构成,如图6,其功能和原理详见安装图部分。

弃流系统

3.5雨水储存有土建水池、成品容器、塑料模块拼装池等多种类型。雨水储存的停留时间一般在几天以上,储存过程中会形成自然沉淀,使水质得到净化。储存池的超量来水很难控制,因此水池一般设于室外或设在地下室与室内空间隔离。雨水储存是系统构成的必要单元。

 

3.6雨水的水质处理有多种形式,一般有:絮凝过滤、普通过滤、快速过滤等。当雨水用户对水质要求非常高时,可在过滤处理后增加深度处理。雨水水质处理去除的污染物主要是CODSS、色度等。经过处理的水,其水质要求执行《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3.2.5条规定。雨水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很低,不宜采用生化处理设备。

 

3.7调蓄排放系统的构成

 

调蓄排放系统由雨水收集管网、调蓄实施、排水管构成,其中调蓄设施有限利用天然洼地、池塘、景观水体,也可采用埋地蓄池。

1.系统类型

地埋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类型与构成
 

4、系统选用

 

1.系统选用原则

 

1.1雨水利用的目标是拦截雨水,降低外排径流量,雨水利用系统的选择、配置围绕此目标进行。

1.2当采用一种系统控制利用的雨水量达不到雨水控制目标时,应组合采用入渗系统和收集回用系统,或调蓄排放系统。

1.3年均降雨量较少的城市,地面雨水入渗系统。

1.4设有景观水体的建筑区,收集雨水进入景观水体储存,并回用于水体补水或生活杂用水。

1.5对于降雨量充沛(例如年均降雨量大于800mm)且杂用水需求用量较多的建设项目,宜有限选用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1.6雨水需求用水量较小的建设项目,应优先选择雨水入渗系统。

1.7地面雨水宜采用入渗系统。

1.8收集回用系统宜收集屋面等洁净汇水面雨水。当以景观水体储存雨水时,可收集地面雨水,地面雨水流经草地或初期雨水弃流设施再进入景观水体。

1.9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采用雨水入渗系统:

1)土壤渗透面与地下水位的距离小于1.0m

2)土壤的渗透系数小于1X10-6m/S或大于1X10-3m/S

1.10下列场所之一者不得采用雨水入渗系统:

1)需放置陡坡坍塌、滑坡灾害的危险场所。

2)对居住环境环境以及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的场所

3)自重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和高含盐土等特殊土壤地址场所。

1.11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宜采用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1)年均降雨量下雨400mm

2)雨水年回用水量小于项目年总用水量的3

 

4.2入渗系统

 

1.入渗系统宜有限选择下凹绿地等地面入渗系统。

2.采用埋地入渗系统时,宜优先用入渗管沟、模块渗透沟。采用入渗池时,应进行详细的土力、承载计算,且土壤渗透系数应大于5X10-5m/s

3.地下室顶板上面的覆土层当顶板和土层之间敷设有疏水板(管)时,可用于土壤入渗。

4.埋地入渗设施不应设置机动车道下。入渗管-渠包裹土工布的外侧变距建筑基础外墙不得小于3m,入渗池外壁距建筑基础外壁不得小于10m

 

4.3收集回用系统

 

1.当建筑区设有景观水体时,雨水利用应优先选择景观水体蓄存雨水,储存的雨水可做水体补水、绿地浇灌和地面浇晒等杂用水。

2.设有冷却塔的建设项目,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雨水用户宜包括冷却塔补水。由于空调冷却塔补水的水质要求较高,水质处理工艺应至少采用絮凝过滤。当雨水水质较差时应采用深度处理。

3.当雨水回用部位仅为绿地浇灌和地面冲洗时,可省略消毒工艺,若雨水原水水质较好(比如多雨城市的清洁屋面雨水),水质处理工艺、用水调节单元都可省略,用水直接从雨水储存池抽取,但应确保从水位的上部取水,不扰动池底部的沉积层。

4.水质处理工艺或设备的选择应根据用水的水质要求和进水水质确定。出水水质应满足《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3.2.5条要求。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对比框

产品对比 产品对比 联系电话 二维码 意见反馈

扫一扫访问手机商铺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