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冬日的杭州笼罩在明媚的阳光中,空气中的丝丝寒意没能抵挡住大家对浙江省第五届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的期待与热情。本次会议由浙江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写作共用管理办公室和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主办。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张泽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研究所陈宗懋教授,协和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许洋教授,浙江省地址矿产研究所郑存江教授等业内专家出席此次会议,并在会议上作出精彩的报告。吸引了分析领域专家、院校学者等近600人热情参会,与会人员争相和报告人提问,一起探讨在研究和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中国化工仪器网作为支持媒体对会议进行了的报道,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次专业学术会议及会场上深度交流的火花。

会议现场人气爆棚
会议伊始,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唐建国理事长、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古泽社长、浙江省科技厅条件处王桂良处长、浙江省科技厅丁康生副厅长分别致辞。高度评价了浙江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为研究者带来的便利,目前该平台共有150家成员单位,大型科学仪器设备1600台,节省财政资金1.2亿,推动了浙江省分析测试事业的发展。今后,该平台将会把重点逐步转向企业,切实解决企业的研发和生产中遇到问题。

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唐建国理事长、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古泽社长

浙江省科技厅条件处王桂良处长、浙江省科技厅丁康生副厅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张泽教授是的材料科学晶体结构专家,现任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科学家。在本次报告会上,张泽教授以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DanielShechtman的研究为导线,形象生动的介绍了准晶的研究过程及进展,同时也详细的为大家讲解我国在准晶方面的研究和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张泽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研究所陈宗懋教授在《农药残留科学的发展对残留检测技术新要求》的报告中指出,近年来农药残留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和制约我们食品质量的主要原因,时代的发展对食品残留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不仅仅要对ADI(长期摄入的慢性毒性)进行评估,还要对ARfD(短期摄入的急性毒性)进行评估,不仅要求检测灵敏度越来越高,检测范围不断扩大,不能停留在检测母体化合物的水平,必须要检测出异构体、对映体。
社会的发展对农药残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农药残留技术也取得了一些进展。由单个农药检测向多种农药检测发展;检测仪器有以前的GC为主向GC/MS,特别是向HPLC/MS为主,在检测方法上,特别是纯化方法上有了巨大的变化,检测中试剂消耗方面明显减少。
陈宗懋教授指出,一种理想的检测方法应是:用一种或几种有机溶剂进行提取,采用固相萃取法处理,将所有农药收集并进行分离,再进行分段流分,以提高检测效率。应用GC或HPLC多柱分离和多种检测器提高多组分农药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检测的农药种类尽可能的多,达到定性和半定量要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研究所陈宗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