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解决方案>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食物中铁、铜、锰、镁、锌的测定方法

来源:苏州市莱顿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2010年06月21日 10:3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原理

  每种元素的原子能够吸收其特定波长的光能,而吸收的能量值与该光路中该元素的原子数目成正比。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这些原子,测量该波长的光被吸收的程度,用标准溶液制成校正曲线。根据被吸收的光量求出被测元素的含量。

  2.适用范围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2396-90GB/T5009.13-96GB12396-90GB12396-90GB/T5009.14-96。适用于所有食品及保健品中元素含量的测定,其元素含量在1mg/kg浓度以上。

  3.仪器

  原子吸收光谱分光光度计

  4.试剂

  (1) 硝酸(GB) 高氯酸(GB)

  (2) 混合酸消化液:硝酸+高氯酸 41混合

  (3) 0.5mol/L硝酸溶液:取33mL硝酸,加去离子水稀释至1000mL,定溶即成。

  (4) 0.121%盐酸

  (5) 去离子水:(KΩ)80万以上。

  (6) 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提供的标准贮备液:铁标准溶液、铜标准溶液、锰标准溶液、锌标准溶液、镁标准溶液,以上标准液浓度均为1000μg/mL

  (7) 标准质控物: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提供的猪肝粉,室温干燥保存。

  (8) 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吸取上述标准溶液各10mL(5mL),分别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然后用稀释用溶液定容至100 mL(铁、铜、锰、镁用 0.5mol/L硝酸溶液稀释定容,锌用1%盐酸稀释定容

  以上各溶液须放聚乙烯瓶内,4冰箱保存。

  5.操作步骤

  5.1 样品制备:每种样品采集的总重量不得少于1.5Kg,样品须打碎混匀后再称重。鲜样如:蔬菜、水果、鲜鱼等应先用水冲洗干净后,再用去离子水充分洗净,凉干后打碎称重。所有样品应放在塑料瓶或玻璃瓶中4或室温保存。

  5.2样品消化:准确称取样品干样(0.3-0.7g左右),湿样 (1.0g左右),饮料等其他液体样品 (1.0-2.0g左右),然后将其放入50mL消化管中, 加混酸15mL左右,过夜。次日,将消化管放入消化炉中,消化开始时可将温度调低130左右,然后逐步将温度调高zui终调至200左右进行消化,一直消化到样品冒白烟并使之变成无色或黄绿色为止。若样品未消化好可再加几毫升混酸,直到消化*。消化完后,待凉,再加5mL去离子水,继续加热,直到消化管中的液体约剩2mL左右,取下,放凉,然后转移至10mL试管中,再用去离子水冲洗消化管2-3次,并zui终定溶至10mL

  样品进行消化时,应同时进行空白消化。

  5.3 测定:将标准储备液分别配置成不同浓度系列的标准稀释液,以供上机使用。其溶液可放置4冰箱保存。

  不同浓度系列标准稀释液的配制

  表

  实验条件:测定铁、铜、锰、镁、锌元素的波长分别为248.3nm324.8nm 279.5nm285.2nm213.9nm,仪器狭缝分别为0.2nm0.5nm0.2nm0.5nm1.0nm,灯位置、灯电流等均按仪器使用说明调制至*状态,然后点火准备测定。首先,应以各标准系列溶液绘制标准曲线,然后逐一测定空白及样品。

  6.计算

  根据仪器测定出的数据,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c-c0)×V×f×100

  X (mg/100g)= ----------------------

  m×1000

  式中:

  c----测定样品中元素的浓度 mg/L

  c0---空白值

  V----样品定溶体积 mL

  f----- 稀释倍数

  m----取样量固体重量为g ,液体为mL)

  以上元素zui低检出限分别为铁0.2μg/mL, 0.1μg /mL,0.0016μg/mL,0.4μg/mL,0.05μg/mL

  7.注意事项

  样品处理要防止污染,所用器皿均应使用塑料或玻璃制品,使用的试管及器皿均应在使用前泡酸,并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干燥后使用。样品消化时注意酸不要烧干,以免发生危险。

  以上方法适用于其元素的含量在1ppm浓度以上的样品。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