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其他文章>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可燃冰”分离技术试验成功 或将改变能源结构

来源:海安县石油科研仪器有限公司   2014年02月05日 20:11  

日前,被誉为“能改变未来能源结构”分离“可燃冰”技术,在日本试验成功。日本方面表示,在未来5年内开发出廉价回收储藏技术,到2023年培育出能够靠采掘海底甲烷*的新产业。 

  尽管依然面临着成本壁垒、环境问题的质疑,但此消息一经报道,引发了对“可燃冰”的高度热情。

  含量丰富

  “可燃冰”指的是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由天然气与水分子结合形成的外观似冰的白色或浅灰色固态结晶,点火即可燃烧,其成分的80%~99.9%为甲烷,是近20年来在海洋和冻土带发现的新型洁净资源。

   这种物质被视为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160标准立方米~180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且在分布广泛、储量巨大。

   据了解,世界上大约27%的陆地(极地冰川土带和冰雪高山冻结岩)和90%的大洋水域是“可燃冰”的潜在区,其中大洋水域的30%可能是其气藏的发育区。

   据粗略估计,仅海底天然“可燃冰”的蕴藏量就相当于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储量的两倍以上,相当于目前世界年能源消费量的200倍。

   面对如此丰富的资源,资源匮乏的日本自1994年开始,先后启动了“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及开发推进初步计划”和“开发利用天然气水合物国家计划”。

   日本称,其“可燃冰”天然气储量可能足以支持该国100年的能源需求,并期待分离可燃冰技术能令资源匮乏的日本获得一定程度的能源独立性。

  而1998年5月,美国参议院能源委员会一致通过“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与资源开发计划”,并将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能源列入长远计划。

  “可燃冰”在各国谋求能源独立上也被寄予厚望,而且在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被称为的石油替代资源之一。

  业内人士表示,美国、日本等国如此重视“可燃冰”,意味着“可燃冰”极有可能改写能源供应格局。

  因此,即便面临着高额的开采成本及对海洋环境的潜在威胁,也没有让世界各国在“可燃冰”研究、勘探、开发上望而却步。

  掀起开发热情

  *,日本几乎没有任何常规化石燃料,同时其核能工业又受到了福岛核事故的严重打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可燃冰”能够大规模产业化,将会弥补关停核电所带来的能源损失。

  业内人士预测,日本分离“可燃冰”技术的成功,将大大刺激其他各国开发“可燃冰”的热情,未来几年,将在范围掀起“可燃冰”的大规模开发。

   事实上,一些国家在“可燃冰”研究及开发上早就有积极行动。

  据了解,美国zui早于1968年在布莱克海脊实施了“可燃冰”深海钻探,通过保压岩芯取样器*次在海底获得了“可燃冰”实物样品。2012年初,美国能源部已经将“可燃冰”的勘探与开发纳入其国家发展计划,并计划到2015年实现商业性开采。

  上世纪70年代开始,加拿大也开展了“可燃冰”的勘查研究工作。2003年,加拿大地质调查局设立了一项新的“可燃冰”调查和开发项目。该项目特别注重“可燃冰”开发的潜在利益,并将其作为维持加拿大北部和海岸区经济发展的基础。

  印度已在其东海岸的孟加拉湾发现了“可燃冰”,并计划今年在该地区开挖钻井,进行试验性生产,并尝试从中提取天然气,以确定相关资源的储藏规模。

  截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俄、荷、德、加、日等诸多国家探测“可燃冰”的目标和范围已覆盖了世界上几乎所有大洋陆缘的重要潜在远景地区,以及高纬度极地永冻土地带和南极大陆及陆缘区等。

  中国布局“可燃冰”

  我国在谋求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积极发展新型能源的同时,对“可燃冰”的研究及开发也极为重视。

  据报道,我国“可燃冰”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东海海域、青藏高原冻土带及东北冻土带。据粗略估算,其资源量分别约为64.97万亿立方米、3.38万亿立方米、12.5万亿立方米和2.8万亿立方米。

   尽管我国“可燃冰”含量丰富,但我国“可燃冰”开发、利用、研究起步却较晚。1999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我国南海北部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矿层存在,标志着我国对“可燃冰”的研究开启。

  虽然我国研究起步较晚,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开发“可燃冰”的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

  2007年,我国科学家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通过钻探成功获取了“可燃冰”实物样品,成为继美、日、印之后第4个在海底钻获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国家。

  2008年和2009年,我国先后在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冻土带多次成功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成为世界上*个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可燃冰”的国家,也是继加拿大、美国之后第3个在陆域钻获“可燃冰”的国家。

  据了解,我国陆域冻土区总面积达215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22.4%,是*三大冻土国,具备良好的“可燃冰”赋存条件和资源前景。据初步估算,其远景资源量至少与350亿吨油当量。

   尽管我国在“可燃冰”勘探、开采方面取得令世界惊叹的成就,但在“可燃冰”分离技术上还有待突破。业内专家建议,我国未来应围绕着“可燃冰”分离技术下功夫,真正开启“可燃冰”产业化的序幕。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