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36模具钢抛光中遇到的zui大问题就时“抛光过度”,抛光过度是指抛光时间越长,模具表面质量越差。发生抛光过度时有两种现象,即“橘皮”和“微坑”。抛光过度多发生于机械抛光。
“橘皮”
不规则、粗糙的表面被称为“橘皮”,产生“橘皮”有许多不同的原因。zui常用的原因是由于S136模具表面过热或渗碳过度,加上抛光压力过大及抛光时间过长,较硬的钢材能承受较大的抛光压力,较软的钢材容易发生抛光过度,研究证明产生抛光过度的时间因材料不同而有所不同。
发现表面质量不好,许多人就会增加抛光压力,并延长抛光时间。这种做法往往使表面质量变得更差。
可采用下列一种方法来补救:
方法1:把有缺陷的表面除去,研磨的粒度比先前使用砂号略粗一级,然后进行精研磨,抛光压力要比先前的压力低。
方法2:以低于回火温度25℃的温度进行应力消除,在抛光前使用zui幼细的砂号进行研磨直至达到满意效果,zui后以稍低的压力进行抛光
若效果仍不满意,必须将S136模具的硬度提高,以下是几种方法的提示:
1.采用氮化或渗碳的方法提高钢材的表面硬度
2.采用热处理技术提高钢材的整体硬度
“微坑”
“微坑”或“针孔”的形成是由于钢材种的非金属夹杂物(杂质),通常是硬而脆的氧化物;在抛光过程中从钢材表面被拉出,形成“微坑”或“针孔”。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抛光压力和抛光时间
2.钢材的纯净度,特别是硬性夹杂物(杂质)的含量
3.抛光工具
4.研磨材料
产生微坑(针孔)的原因是由于钢材基体与夹杂物(杂质)的硬度不同。抛光时基体被研磨去除的速度比夹杂物大,倘若继续抛光,夹杂物突出,zui终会被拉出,留下微坑(针孔)。若钻石膏的砂粒尺寸小于10μm和使用较软的抛光工具时(如毛毡),zui易出现微坑(针孔)。
减少出现微坑(针孔)的 之一就是选用经真空除气处理或电渣重熔精炼(ESR)的高纯净度的模具钢材。
若仍然出现微坑(针孔),可采用以下措施:
1.小心的将表面重新研磨,砂粒粒度比先前所使用的粒度略粗一级,采用软质及削锐的油石进行zui后步骤的研磨才再进行抛光程序
2.当砂粒尺寸小于10μm应避免采用zui软的抛光程序
3.尽可能采用zui短的抛光时间和zui小的抛光压力。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