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其他文章>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耕地与化肥施加的不协调性分析

来源: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   2013年04月03日 15:17  

  过去几十年,尽管粮食一直在增收,但农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照中国现在的农业生产环境,几乎没有可能生产真正意义上的有机食品。
  尤其引起武维华注意的是——中国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却耗掉了化肥总量的三分之一。他对此建议称,应按照供需关系生产化肥,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农业污染。
  氮肥过剩
  过去这几十年,尽管粮食一直在增收,但农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我们的粮食需求量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就玩命地生产,但是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面考虑得不够到位,所以造成目前的这种状况。而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土壤分析仪进行土壤养分的测定则是可以有效地控制话费的施加两。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环境已显着恶化,几乎没有可能生产真正意义上的有机食品了。在我国,可以逐步推进部分绿色有机的产品,但*模仿欧美国家有机农场标准是不太现实的。
  我们学校有教授做过试验,同样的水稻品种,在与农民稻田条件基本相同的地块,如果采取*不用化肥和农药的种植办法,稻谷的产量只有农民稻田产量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
  今年“一号提案”提到水、肥、土地资源利用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应围绕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农业污染。
  首先应搞清楚化肥(氮肥)的供需关系,应该按需生产,没必要生产那么多的化肥(目前我国的氮肥生产能力过剩近总量的1/3);其二是通过改良作物品种,以提高作物的肥料利用效率,当然,这是一个较长期的战略目标。
  我国耕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左右,但是我们养活了超过21%的人,这是我们的成就,但是我们这不到10%的耕地,却耗掉化肥总量的三分之一,接近35%,前两年是32%~33%。
  而且,我国农作物生产中的氮肥利用率和生产效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分作物、分地区来统计,玉米小麦氮肥的利用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几,发达国家的氮肥利用率可以超过50%,接近60%。
  一般来说,在我国越是发达的地区,化肥用量就越大,浪费也比较多,而贫困地区及一些少数地区,化肥使用量还不够,达不到上的平均水平。沿海发达地区氮肥合理的使用水平,每公顷大概能减掉将近900万吨,而不发达地区有些施得不够的地方,还可以补进去300万吨左右,所以我们有可能减少约600万吨氮肥的施用量。
  在化肥生产方面,过去的布局有失误,造成了目前氮肥生产能力过剩约30%的状况。
  突破底线后
  这个底线已经被突破了,我们国家曾在1996年的世界粮食大会(罗马)上向*承诺,我们的粮食自给率将不低于95%,但去年的自给率降到90%左右。如果没有有效的措施,进口进一步扩大是必然的。
  2012年底海关统计,我们进口大豆5838万吨,的大豆贸易量只有9000万吨,大豆贸易量的三分之二被我们买走了,现在还有一个观点,说大豆不算粮食,我个人不同意这种观点。比方,现在女生一天三两米饭足够了,如果肉、蛋、奶、油什么都不给你吃的话,你一天吃一斤粮食可能都不够。“文革”期间我在学大寨的工地上劳动,一天三斤玉米面吃得干干净净,因为肉、蛋、奶、油什么都没有。
  计划经济的时候,城里一个人一个月2两油,一年2斤4两,而当时90%以上人口都在农村,都没有油。而现在,全国平均一个人一年消费掉40斤油,已经超过日本和韩国的食用油消费量。
  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弄得全国人民人心惶惶,草木皆兵。
  事实上,很多食品安全领域,有的安全问题,媒体放大了,有的安全问题没报道出来。例如农药的问题,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它没有问题,问题是,好多农民在用国家不准用的,高毒低效的农药。因为好多生产厂家偷偷地生产,它便宜。
  事实上,真正的低毒农药还是很安全的,好多农药打上一个星期就没事了,它往往还有针对性,比方说它是杀昆虫的,那它对昆虫的神经系统有毒害,对人没毒害。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