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家所知,形成爆炸的基本条件是:含有爆炸性物质;空气(氧气)助燃剂;点火源(如电火花、炽热表面)。据有效统计:在石油、化工、煤炭等生产领域将不可避免地产生爆炸性物质的泄漏,并与空气形成爆炸性危险场所。
a.在煤矿井下,2/3的场所属于爆炸性危险场所;
b在石油开产现场和精炼厂约有60-80%属爆炸性危险场所;
c.在化学工业中,约有80%以上的生产车间属爆炸性危险场所。
故而危险场所是针对于爆炸性环境大量出现或预期出现的数量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取专门预防措施的区域。
我国将爆炸性物质分为三类,I类:矿井甲烷;II类: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含蒸气、薄雾);
III类:爆炸性粉尘和纤维。
国外标准也有三类I – 爆炸性气体;II – 爆炸性粉尘; III - 纤维。
因此,常见的危险性气体有:甲烷,丙烷,乙烯,氢气,乙炔,并依次的可燃性升高。
防范以上高危环境下的主要技术措施有:①接线端子防松、可靠的结构连接、载流限制、电
相关产品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