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我国先后发布了《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互联网+”林业行动计划——全国林业信息化 “十三五”发展规划》《关于加快中国林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林业和草原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积极推动智慧林业建设。
甘肃太子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紧抓时代机遇,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智能化发展”为抓手,联合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甘肃太子山自然保护区智慧管理平台,对太子山辖域内127万亩林区进行资源立体感知和业务数字化管理,解决林区资源数据分布零散、生态监测体系不完善、日常巡护监管难的问题,为其他自然保护区数智化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发展模式经验。
一、全域数据整合,摸清资源家底
甘肃太子山自然保护区智慧管理平台,利用GIS、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1+2+N”,搭建了“一个中心,2个平台,N个应用”模式。
系统汇聚太子山辖域内的林业资源数据、地理空间数据、资源监测数据、林长制、生态监测等数据资源,应用数据采集、数字建模、智能算法、数据分析等功能,实现林业资源的统一展示、综合感知、智能监管。
一方面,围绕保护区的整体情况,详细展示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林地面积、动植物种类、保护区机构人员等资源数据;聚焦保护区的保护地段,运用GIS技术,综合呈现保护区、保护站、保护段的划分区域。另一方面,围绕保护区的智能监管情况,动态展示保护区生态环境、巡护人员工作状态等实时数据。多维度数据资源的统一归纳与整合,为摸清保护区资源家底夯实数据基础。
二、环境智能监测,构建网络化监管体系
在太子山自然保护区,托普云农应用最新的5G+AI+IoT技术,实现了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智能监测,保护区安装了视频监控、气象站等物联网设备,这些摄像头时刻观察着林木的生长状态和保护区的整体情况,物联网设备则可以实时收集空气温湿度、土壤墒情、负氧离子等信息。
这些数据通过智能设备收集,传到云服务器上,通过云平台可以对数据计算、分析以及可视化展示,有效构建了从“线下监测”到“线上监管”的网络化监管体系。此外,依托平台数据,可以对林区进行碳汇计量与监测,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数据支撑。
三、巡护任务智能化管理,形成完善的业务监管闭环
要想林区资源保护管理好,日常巡护工作得牢靠。依托“林长制+巡护管理APP”智慧应用,太子山保护区建立了“发现—上报—处理—监控”的全流程闭环监管机制,实现巡护工作的智能高效管理。
在巡林方面,护林员借助巡护管理APP同步上传巡护照片到系统平台,保证林区情况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同时,护林员实时上传巡山护林轨迹,切实保障巡林任务的有效落地。在管林方面,林长依托智慧管理平台,发布巡林任务,处理护林员巡林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实时监管护林员的巡护动态,实现对日常巡护工作的整体感知、全面监管。通过构建目标明确、责任明晰、任务落地、全局覆盖、上下衔接、动态管理的林长制监管体系,把管护责任落实到林区地块,真正实现了山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