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建桥梁工程项目大多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地区,其桥梁桩基容易受到更多因素影响,因此对其开展精准的检测试验,以准确判断其质量,就成为桥梁工程领域中一项重点关注的内容。考虑到各地区实际情况的差异,利用科学的检测技术对基础进行检测是确保桥梁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
如果桥梁基础所处的水环境比较浑浊或者危险,水下摄影设备难以工作或者不利于携带摄影设备,此时需要使用水下探摸法。要求检测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检测人员潜入水下,然后直接用手去触摸,由上而下感知判断出基础病害的位置、性质以及严重程度。
作为"百年工程"的桥梁建设,动辄数亿的投资和长达数十年的使用周期,注定了质量容不得半点闪失。而深埋地下的桩基,正是撑起这份重托的关键所在。
水下摄影法
通过水下摄影法对桥梁水下基础进行检测时,需要依赖先进的防水摄像机或防水照相机,并且要求检测人员具有良好的潜水作业能力以及丰富的潜水经验,由两人或以上的检测人员合作完成水下基础检测,其中一人的工作内容是摄影或照相,另一人的工作内容是利用放水工具记录基础的病害情况。此外,不同桥梁的水下基础规模并不相同,面对一些复杂的水下基础,需要检测人员长时间在水下作业,这就需要拥有携带供氧设备的船舶。
通常情况下,水下基础为圆柱形,检测人员在记录基础病害时,需使用时钟法进行具体的描述,另外,检测人员可以通过水压计,联系下潜时所测得的水域水面水位,继而得到基础病害的深度,再结合时钟法,可以确定基础病害的具体位置。另一名负责摄像的检测人员在摄像拍照之余,还要灵活使用测量仪器,帮助同伴确定病害的损伤程度[1]。
水下机器人法
对于水下检测人员而言,水下检测具有危险性,而且整个检测过程的劳动强度大,需要可靠的供供氧设备,并且对基础的深度有着一定的要求,使得人工水下检测面临着高风险、低效率的问题。目前,机器人技术得到质的飞跃,水下机器人检测也得到一定的应用,该方法不用考虑供氧条件,使得水下基础检测的深度大大提升,安全风险也降低。
声呐检测法
声纳是利用水中声波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用于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分类、定位和跟踪,广泛用于海洋石油勘探、水下作业、水文测量和水下地质地貌勘测等。声呐检测作为水下基础检测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通过声呐在水下不同介质中的反射、绕射等现象能够将水下基础较为直观、准确的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如同潜水员是桥梁的"水下眼睛",桩基检测技术正从"摸黑探路"向"明察秋毫"迈进。虽然水下摄像、声呐扫描等主流检测手段已能解决基础问题,但在应对浑浊水流、复杂结构等特殊场景时仍显不足。当前国内桥梁水下基础检测面临诸多挑战:检测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特殊水下环境导致检测成本居高不下,多数单位仍依赖传统的水下探摸和摄像等检测方式。
相关产品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