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其他文章>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科研助攻 | “毒豆角“ 的真凶 — 植物凝集素! 天然蛋白有哪些?

来源:MedChemExpress LLC   2025年07月30日 10:00  

"一锅豆角下肚,夜半两位断肠人"......
 
 小心!食用没做熟的菜豆会中毒!罪魁祸首——植物凝集素。
 
 内心 OS:这锅我可不想背?!人家只是一种常见的天然蛋白。

 

天然蛋白是保持天然构象,从生物来源直接纯化的蛋白质。它们经历了一系列自然的体内修饰过程,如前体蛋白切割、二硫键形成、糖基化等。本期小 M 就和大家一起唠唠天然蛋白~

 

 

 

Section.01

凝集素

凝集素 (Lectins) 是指一类从各种植物、无脊椎动物和高等动物中提纯的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在自然中到处存在,可以结合游离溶液中的糖类,它们凝集细胞并 (或者) 参与糖结合 (glycoconjugate) 作用。凝集素一般有多个糖结合位点,可以与特异糖链结合而发生凝集反应,因其能凝集红血球 (含血型物质),故名凝集素[1]

不同生物来源的凝集素所结合的糖基化位点不同,因此根据自己要检测的糖基化位点选择相应的凝集素蛋白十分重要~

不同凝集素以及对应的识别位点[2][3][4]

 

 

 

Section.02

ECM 蛋白

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ECM) 由组织中的细胞所分泌并停留于细胞外的一类产物,为细胞提供物理支撑,同时也是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丰富来源[5]

 

图 1. 健康肺中的 ECM[5]

 

ECM 由两大类大分子组成:纤维蛋白 (包括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糖蛋白 (包括纤连蛋白蛋白多糖层粘连蛋白)

ECM 通常被分为两个主要成分:间质基质和基底膜。间质基质主要由纤维状胶原蛋白和纤连蛋白组成,是组织的支架;基底膜主要由网状胶原蛋白和层粘连蛋白组成,结构上更坚硬、紧凑[6]

ECM 在调节免疫系统介导的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 ECM 蛋白常用在各种组织修复实验中或用作体外细胞培养基质[7]

 

图 2. ECM 基质中主要的大分子组成[8]

主要的 ECM 蛋白[9][10][11]

 

 

 

Section.03

白蛋白

白蛋白 (Albumin) 是一种天然蛋白质,是血浆和血管外空间中的主要蛋白质,大部分位于血管外空间 (60%)。它包含 585 个氨基酸,具有心形三级结构,常见的白蛋白有牛血清白蛋白 (BSA)、人血清白蛋白 (HSA)、卵清蛋白 (OVA) [12]

 

图 3. 不同种类的白蛋白来源。

牛血清白蛋白 (BSA)

牛血清白蛋白 (Bovine serum albumin,BSA) 是牛血浆中主要的成分,因为易被提取纯化所以是研究最早以及研究最深入的蛋白质之一,BSA 分子量约为 66 kDa 由三个类似的 α-螺旋结构组成二级结构。

BSA 在生物实验中有多种用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常用于蛋白质定量实验 (如 Bradford 法、Lowry 法、BCA 法) 中作为标准品,用于绘制标准曲线。

2) 在 ELISA、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等实验中,BSA 可用来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减少背景信号。

3) 用作稳定剂或稀释剂,保护试剂中的活性成分 (如抗体或酶) 免受降解。

4) C-BSA 阳离子牛血清白蛋白 (一种由过量乙二胺修饰的 BSA,其带负电的羧基基团被封闭,是一种阳离子蛋白) 可用于动物建模,构建泌尿系统疾病模型[13]

 

 

 

Section.04

半抗原偶联蛋白

抗原是可以与免疫系统细胞和抗体的表面受体结合的任何分子,而一些太小不具有免疫原性的分子被称为“半抗原”。只有在与载体蛋白偶联时,载体蛋白的表面连接有许多半抗原,偶联物分子才能展现出免疫原性[14]

目前常用的载体蛋白是 KLH 蛋白、牛血清白蛋白 (BSA)、卵清蛋白 (OVA)、甲状腺球蛋白 (THY) 和各种类毒素蛋白。半抗原偶联蛋白可作为抗原,通过免疫诱导实验动物 (如小鼠) 产生针对 NP 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MCE 可提供多种类的天然蛋白,除了本文提到的四种类型,也可以提供转铁蛋白类、补体相关蛋白等不同种类的天然蛋白,助力客户实验~

MCE 可提供多种天然蛋白

天然蛋白--3张图+2张表_01.jpg

[1] Lagarda-Diaz I,et al. Legume Lectins: Proteins with Diverse Applications. Int J Mol Sci. 2017 Jun 12;18(6):1242.

[2] Konozy EHE,et al.Plant lectin: A promising future anti-tumor drug. Biochimie. 2022 Nov;202:136-145.

[3] Tsaneva M,et al.130 years of Plant Lectin Research. Glycoconj J. 2020 Oct;37(5):533-551.

[4] Dang K,et al.Application of Lectin Microarrays for Biomarker Discovery. ChemistryOpen. 2020 Mar 2;9(3):285-300.

[5] Sutherland TE,et al.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and the immune system: A mutually dependent relationship. Science. 2023 Feb 17;379(6633):eabp8964.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