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其他文章>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影响绝缘子接触角测量结果的关键因素分析

来源:广东北斗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2025年07月28日 16:08  

  接触角测量精度受多种实验条件和样品特性的影响,了解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对于获得可靠、可重复的测量结果至关重要。在绝缘子表面润湿性评估中,微小的测量偏差可能导致对材料性能的错误判断,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测量条件,并对影响因素有充分认识。根据现有研究和标准规范,可将影响接触角测量结果的因素归纳为样品特性、测量条件和环境因素三大类。

一、样品表面特性对测量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是影响接触角测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不同憎水性等级的复合绝缘子表面形貌存在显著差异:新绝缘子表面相对光滑,而老化绝缘子表面由于聚合物降解和填料暴露,粗糙度明显增加。表面粗糙度会通过改变液滴三相线的钉扎效应,直接影响动态接触角的大小和滞后现象。研究表明,随着憎水性等级的增加(即老化程度加重),表面粗糙度增大,导致同一憎水性等级的动态接触角出现上下波动,增加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

  表面化学异质性同样会导致接触角测量值的离散。硅橡胶复合绝缘子在实际运行中,表面不同区域可能处于不同的老化阶段,形成化学组成不均匀的"微区"。这些微区具有不同的表面能,导致液滴边缘在不同位置受到不均衡的作用力,表现为接触角的不规则变化。此外,表面污染物的不均匀分布也会造成类似效应,如局部盐分积累或有机污染物沉积都可能改变局部润湿特性。

  样品倾斜角度是测量动态接触角时必须考虑的关键参数。GB/T 24622-2009标准推荐的斜面技术法中,样品台倾斜角度直接影响后退角的测量结果。实验数据表明,当水滴体积为20μL时,将斜面角度从20°增大到50°,后退角有明显减小趋势;而对于30μL的水滴,在斜面角度达到35°时水珠开始移动,此时测量的后退角已失去意义。因此,标准建议使用50μL水量测量时,试品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应控制在30°以下

二、测量条件与操作参数的影响

  液滴体积是影响静态和动态接触角测量的重要操作参数。研究表明,在相同倾斜角度下,随着水滴体积增大,后退角呈现减小趋势。当使用斜面技术法时,过大的液滴体积(如50μL)在30°的斜面下就会产生明显移动,影响测量准确性。因此,实际操作中需要在标准允许范围内选择适当的液滴体积,一般静态接触角测量使用2-5μL,而动态测量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大至20-50μL

  测量时间选择对静态接触角结果有显著影响。硅橡胶材料的静态接触角随测量时间延长呈现三个阶段的变化:初始阶段(约10秒内)相对稳定,随后明显下降,最后趋于新的平衡值。这种时间依赖性可能与液滴与表面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以及蒸发效应有关。因此,研究者建议静态接触角应在液滴沉积后10秒内测量完成,以保证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针头位置控制是影响动态接触角测量精度的技术细节。在使用液滴增减法测量后退角时,针头必须精确对准水珠的最高点。如果针头偏离最高点,测量得到的后退角两边的角度值会出现明显差异:针头靠近的一端角度偏大,远离的一端角度偏小。这种偏差源于针头和水滴之间表面张力的不对称作用,因此标准操作要求在试验开始前通过适量水滴测试确定最佳针头位置。

三、环境因素与测量标准化

  温度与湿度等环境条件会影响接触角测量结果的重复性。高温低湿环境下,尤其是对小体积液滴(<5μL),蒸发效应会导致液滴体积快速减小,相当于无意中进行了后退角测量,使测得的角度值偏小79。因此,标准测量应在控制环境(温度23±2°C,相对湿度50±5%)中进行,或根据实际环境条件调整液滴大小和测量时机。

  测量方法标准化是保证结果可比性的基础。GB/T 24622-2009标准规定了三种接触角测量方法:方法A(接触角法)又分为斜面技术法、水滴添加或抽出法和控制起泡技术。不同方法得到的接触角值可能存在系统性差异,因此研究报告应明确注明所用方法及具体参数(如液滴体积、倾斜角度、测量时间等),以便结果比对和重复验证。

  测量误差控制是获得可靠数据的关键。危鹏等通过系统实验验证,提出了实现标准规定测量方法的途径和实际操作控制手段,为试验数据的客观性和结果判定的准确性奠定了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建议进行预实验确定最佳测量参数,并在正式测量时保持条件一致,同时增加重复测量次数(一般不少于5个不同位置)以提高结果可靠性。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测量误差,使接触角数据真实反映绝缘子表面的润湿特性。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