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废水镍钴分离专用树脂 TulsimerCH-90Na
1. 残留高、效率低:贵金属 “擦肩而过”
化学沉淀法:镍钴萃余液残留 50-150mg/L,铂族金属尾液残留 0.001-0.1mg/L,直接排放导致资源浪费;溶剂萃取法:易乳化、药剂消耗大,且镍钴分离时易引入钙镁离子干扰,纯度难以达标;还原沉淀法:需大量还原剂(如水合肼),产生有毒副产物,废水处理成本飙升至 15-20 元 / 吨。
2. 科海思核心技术:靶向吸附 + 智能再生,开启 “净0排放” 时代
通过自主研发的Tulsimer® 特种树脂矩阵,实现三大性突破:
超深度净化:镍钴残留量降至 <0.01mg/L(优于国标 100 倍),贵金属尾液残留 <0.001mg/L;
高浓度再生:镍钴再生液浓度提升至15-30g/L,直接满足电解工艺要求,蒸发能耗降低 50%;
全流程减污:无化学污泥、无萃取剂残留,固废产生量减少 70%,废水回用率提升至 85% 以上。
Tulsimer® 明星产品参数:用硬核数据诠释技术实力
1. 镍钴分离专用树脂 ——Tulsimer® CH-90Na
技术指标 | 参数 | 核心优势 |
官能团 | 亚氨基二乙酸 | 对 Ni²+/Co²+ 选择性吸附,抗钙镁离子干扰能力提升 3 倍 |
交换容量 | ≥2.0 meq/mL(H + 型) | 同等体积处理量比传统树脂高 40%,降低设备投资成本 |
耐温范围 | 0-80℃ | 适配冶炼高温废水(如 80℃酸洗废液直接处理) |
粒径分布 | 0.3-1.2mm(均匀系数≤1.2) | 床层压降降低 30%,提升工业化连续运行稳定性 |
典型应用场景 | 硫酸钴净化、三元电池黑粉浸出液除镍 | 在 100g/L 钴液中,镍离子可脱除至0.1mg/L |
2. 贵金属吸附树脂 ——Tulsimer® A-21S MP
技术指标 | 参数 | 核心优势 |
官能团 | 季铵基(I 型) | 对 Pt⁴+/Pd²+/Au³+ 等贵金属离子特异性捕获,低浓度(0.1ppm)仍高效吸附 |
吸附容量 | ≥150g/L(以 Au³+ 计) | 比传统活性炭吸附量高 5 倍,解析率 > 99.5% |
抗污染性能 | 大孔交联结构 | 耐有机物污染能力提升 2 倍,使用寿命达 5 年以上 |
解析体系 | 盐酸 + 硫脲组合 | 贵金属纯度可达99.95%,满足精炼级标准 |
真实案例验证:从 “技术方案” 到 “价值兑现”
案例 1:西南某铜钼冶炼企业酸洗废水处理
痛点:
酸洗废液含 Ni²+ 120mg/L、Co²+ 80mg/L,传统沉淀法残留超 50mg/L,年损失金属价值超 3000 万元。
科海思方案:
工艺:废液→CH-90Na 树脂吸附→氨水解析→蒸发结晶镍钴残留均 **<0.05mg/L**,达《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表 3 标准;再生液浓度提升至 25g/L,年回收金属 450 吨,收益增加 40%;废水回用率达 85%,年节约新水成本 200 万元。
案例 2:华东某动力电池回收重点企业
痛点:
三元电池黑粉浸出液含 Li+ 6g/L、Ni²+ 100g/L,萃取法导致锂共萃损失,且钴液中镍残留 100mg/L。
科海思方案:
钴液镍离子降至0.1mg/L(行业标准 10mg/L),满足正极材料生产要求;锂回收率从 85% 提升至 98%,单条产线年增收 1800 万元;减少萃取剂使用量 60%,废水处理成本下降 55%。核心产品:CH-90Na 树脂选择性脱镍,配套智能化解析系统。
选择科海思的三大理由:不止于技术,更懂产业化落地
全链条技术合规:提供从水样检测、树脂选型到智能控制的交钥匙工程,适配现有生产线改造,缩短施工周期。
2:成本优化:吨废水处理成本较传统工艺大幅降低;树脂使用寿命长达 5-8 年,再生效率提升 30%,综合运维成本下降 40%。
3:专业化服务网络:技术团队具备有色金属冶炼、环保工程双领域背景,提供 7×24 小时定制化解决方案。开启金属回收 “精准时代”—— 科海思邀您共赴循环经济新未来
当 “双碳” 目标与资源安全成为quan球共识,科海思以 “毫克级分离、千克级再生” 的精准技术,让每 1mg 金属都实现价值大化。从铜钼冶炼到动力电池,从氯碱汞回收至石化催化再生,我们用真实数据见证技术落地成效,用行业案例诠释 “环保 + 经济” 双重价值。
电池废水镍钴分离专用树脂 TulsimerCH-90Na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