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BOLD流量计的精度校准需遵循特定流程和规范,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不同类型的流量计(如容积式、电磁式、热式等)校准方法略有差异,但核心步骤和注意事项有共通之处。
以下是通用的校准流程及关键要点:
一、KOBOLD流量计校准前的准备工作
了解流量计类型与参数
明确流量计型号(如椭圆齿轮流量计 DON 系列、电磁流量计 PIT-U 系列等),查阅产品手册,确认其测量范围、精度等级、介质兼容性、温度 / 压力范围等关键参数,确保校准条件与实际工况一致。
例如,椭圆齿轮流量计需注意介质粘度是否在校准范围内,电磁流量计需确认导电率是否符合要求。
准备校准设备与工具
标准装置:根据流量计类型选择合适的标准设备,如:
容积式流量计(如 DON 系列)常用标准体积管、标准量筒(适用于液体)或皂膜流量计(适用于气体);
电磁流量计可采用静态质量法、标准表法(用更高精度的标准流量计作为参考);
热式质量流量计常用标准气体流量发生器。
辅助工具:扳手、密封件、清洁剂、温度计、压力计(监测校准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避免偏离额定范围)。
检查流量计状态
外观检查:确认流量计无破损、连接接口完好,玻璃视窗(如 VKG 系列)无污渍或裂纹。
内部清洁:若测量过粘性或易残留介质(如油脂、糖浆),需拆解后用合适溶剂清洗(如酒精、专用清洗剂),避免残留影响校准精度。
机械部件检查:对于带转子、浮子的型号(如 VKG 系列),确认部件无卡顿、磨损,弹簧弹力正常。
二、KOBOLD流量计校准流程(以通用标准表法为例)
搭建校准系统
将被校准的 KOBOLD 流量计与标准流量计、泵、管路、阀门等组成闭环系统,确保介质充满管道(无气泡),流向与流量计标识一致。
对于液体流量计,需排除管路中的空气;对于气体流量计,需稳定气源压力。
设定校准点
根据流量计的测量范围,选取至少 3 个校准点(如最小流量、中间流量、最大流量),部分高精度型号需增加校准点(如 5 点法)。
例如,某流量计测量范围为 0.1-10 L/min,可选取 0.1 L/min、5 L/min、10 L/min 作为校准点。
进行校准测量
启动系统,调节流量至目标校准点,待流量稳定后(通常需 30 秒 - 1 分钟),同时记录被校流量计的读数和标准装置的读数。
每个校准点重复测量 3-5 次,取平均值以减少误差。
记录校准过程中的温度、压力(部分流量计受温度 / 压力影响较大,需在手册规定范围内,否则需进行补偿计算)。
数据计算与误差分析
计算每个校准点的绝对误差(被校读数 - 标准读数)和相对误差(绝对误差 / 标准读数 ×100%)。
若相对误差在产品手册规定的精度范围内(如 ±1%、±4% 满量程),则校准合格;否则需进行调整。
三、KOBOLD流量计校准后的调整(部分型号适用)
机械调整
对于带指针或机械刻度的流量计(如 VKG 系列),可通过调节指针定位螺丝或刻度盘,修正读数偏差。
容积式流量计(如椭圆齿轮)若因部件磨损导致误差,可能需要更换齿轮、轴承等精密部件后重新校准。
电子参数校准
带数字输出(如 4-20mA、脉冲信号)的型号(如电磁流量计、热式流量计),需通过专用软件或仪表按键调整参数:
例如,若标准流量为 10 L/min 时,被校流量计输出为 9.5 L/min,可通过校准菜单将 10 L/min 对应的输出信号修正为标准值。
部分型号支持通过 RS485 接口连接电脑,用厂商提供的校准软件进行参数标定。
密封与复位
调整完成后,重新组装流量计,更换密封件(如 O 型圈),确保无泄漏。
复位流量计的累计流量(若有),记录校准日期和结果,贴上校准合格标签。
四、KOBOLD流量计的注意事项
校准周期
建议按照行业规范或厂商建议定期校准,一般工业场景为1-2 年 / 次;若用于高精度测量(如制药、食品)或介质恶劣(如腐蚀性、高粘度),可缩短至 6 个月 / 次。
若流量计经维修、剧烈震动或测量误差明显增大,需立即重新校准。
介质兼容性
校准用介质需与流量计实际测量介质一致或性质相近(如粘度、密度),避免因介质差异导致误差(例如,校准水用流量计测油时,需考虑粘度补偿)。
环境条件
校准需在稳定的环境中进行,避免温度剧烈变化、振动、电磁干扰(尤其对电磁流量计、热式流量计)。
专业资质
高精度校准建议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计量机构或厂商授权服务中心进行,确保校准结果具有溯源性(符合 ISO 9001、CNAS 等标准)。
通过以上步骤,可有效确保 KOBOLD 流量计的测量精度。具体操作时需结合具体型号的手册,若有复杂电子校准或机械调整,建议联系厂商技术支持获取指导。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