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箱在智能农业领域的精准应用》
一、试验目的
二、实验 / 设备条件
(一)试验箱设备
温湿度综合试验箱:温度控制范围 - 10℃-60℃(覆盖温室与露天温差),温度波动 ±0.5℃;湿度控制范围 30%-95% RH(模拟雨季与干旱期),支持 “恒温恒湿→温湿度骤变” 循环(如 25℃/60% RH→40℃/90% RH,切换时间≤10 分钟),模拟昼夜温差与降水前后环境。
光照与辐射试验箱:光照强度 0-100000lux(模拟阴天至正午强光),配备 UVB 紫外灯管(波长 280-320nm),模拟紫外线对设备的老化作用;支持光照周期设置(如 16 小时光照 / 8 小时黑暗,模拟自然昼夜)。
粉尘与腐蚀试验箱:粉尘浓度 0-50g/m³(模拟田间扬尘与肥料粉尘),粉尘颗粒直径 1-50μm;可通入二氧化硫(0-50ppm)、氨气(0-100ppm)等气体(模拟畜禽舍或大棚内腐蚀性气体),测试设备抗腐蚀性能。
振动与跌落试验箱:振动频率 10-500Hz(模拟农机运输颠簸),最大加速度 20g;跌落高度 0.5-2m(模拟设备安装或搬运时的意外跌落),适配农业设备的安装方式(如立柱固定、无人机挂载)。
(二)辅助设备
三、试验样品
样品 1:土壤墒情传感器(测量土壤含水量、电导率,精度 ±2%);
样品 2:温室二氧化碳传感器(监测大棚 CO₂浓度,量程 0-5000ppm,误差≤50ppm);
样品 3:智能灌溉控制器(接收传感器数据并控制阀门,支持 4G 通信);
样品 4:无人机植保巡检模块(含摄像头与农药残留检测仪,用于作物长势监测);
样品 5:畜禽舍环境传感器(测量氨气浓度与温湿度,用于养殖环境调控)。
四、试验步骤及条件
(一)温湿度耐受性测试
将 5 类样品放入温湿度综合试验箱,执行 “低温低湿→高温高湿→循环冲击” 流程:
低温低湿:10℃/30% RH(模拟早春大棚),通电运行 4 小时,测试传感器测量精度;
高温高湿:40℃/90% RH(模拟夏季温室),持续 8 小时,监测灌溉控制器阀门响应速度;
循环冲击:25℃/60% RH(2 小时)→35℃/85% RH(2 小时),循环 15 次,测试设备外壳与内部电路耐老化性。
试验后检测:传感器测量偏差(如土壤墒情传感器是否超出 ±2% 误差)、控制器按键是否卡滞。
(二)光照与老化测试
光照精度测试:样品 2(CO₂传感器)放入光照试验箱,设置光照 80000lux(正午大棚)+30℃/70% RH,持续 6 小时,每小时记录传感器测量值与标准气体浓度的偏差(标准值设为 1000ppm)。
紫外老化测试:样品 4(无人机模块)置于试验箱,UVB 辐射强度 0.5W/m²,温度 40℃,持续 100 小时(等效户外 1 个月),测试摄像头镜头透光率与外壳开裂情况。
(三)粉尘与腐蚀测试
粉尘附着测试:样品 1(土壤墒情传感器)放入粉尘试验箱,浓度 30g/m³,持续 2 小时,模拟田间扬尘;取出后检测传感器探针是否被粉尘覆盖,测量精度是否下降(对比清洁后数据)。
腐蚀测试:样品 5(畜禽舍传感器)通入 20ppm 氨气 + 40℃/80% RH,持续 48 小时(模拟夏季畜禽舍环境),测试外壳是否锈蚀、电路是否出现短路。
(四)振动与稳定性测试
运输振动测试:样品 3(灌溉控制器)固定于振动试验箱,模拟农机运输振动(10-300Hz,加速度 10g),持续 4 小时,测试振动中数据传输是否断连(与云端平台通信丢包率需≤1%)。
跌落测试:样品 4(无人机模块)从 1.5m 高度跌落至试验箱缓冲垫(模拟挂载脱落),测试外壳抗冲击性与内部元件是否松动。
(五)长期运行测试
五、数据采集与分析
(一)数据采集
温湿度测试:记录样品 1 在高温高湿下的土壤含水量测量偏差、样品 3 的阀门误动作次数;
光照测试:统计样品 2 在强光下的 CO₂测量误差(与标准值对比)、样品 4 镜头透光率衰减量;
腐蚀与粉尘测试:测量样品 5 外壳锈蚀面积、样品 1 粉尘附着后的测量精度下降幅度;
振动与跌落测试:采集样品 3 的通信丢包率、样品 4 跌落后的功能完好率;
长期运行测试:计算样品 2 与样品 3 的平均运行时间(MTBF≥1000 小时为合格)。
(二)数据分析
参照行业标准(如 NY/T 3904《智能农业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GB/T 30475《温室环境控制系统技术条件》)设定合格阈值;
分析环境因素对设备性能的影响程度:如氨气浓度每增加 10ppm,样品 5 的测量误差上升比例;
定位设备共性问题:如户外设备普遍受粉尘影响大,封闭环境设备需强化抗腐蚀能力。
六、实验结果与结论
(一)各试验结果
温湿度测试:
样品 1 在 40℃/90% RH 下,土壤含水量测量偏差升至 3.5%(超标),因探针表面凝结水汽影响电极传导;
样品 3 阀门响应时间延长至 15 秒(超标),内部继电器在高湿环境下接触电阻增大。
光照与老化测试:
样品 2 在 80000lux 光照下,CO₂测量误差达 80ppm(超标),传感器光学窗口反光导致读数偏差;
样品 4 经紫外老化后,镜头透光率下降 20%,图像识别准确率降低 12%。
腐蚀与粉尘测试:
样品 5 外壳出现 5% 面积锈蚀,氨气腐蚀导致温湿度测量误差增大;
样品 1 被粉尘覆盖后,测量偏差升至 4%(超标),需手动清洁。
振动与跌落测试:
样品 3 振动中通信丢包率 2.5%(超标),天线接口松动导致信号不稳;
样品 4 跌落后摄像头防抖功能失效,因内部减震结构断裂。
长期运行测试:
样品 2 运行 25 天后,测量延迟增至 3 秒(超标),滤芯堵塞导致气体流通不畅。
(二)总体结论
智能农业设备的可靠性受温湿度、光照、粉尘、腐蚀性气体等环境因素影响显著,户外设备需重点解决 “粉尘抗干扰”“高温高湿稳定性”,封闭环境设备需强化 “抗腐蚀”“长期运行耐久性”;
试验箱通过精准模拟农业场景的环境,能有效暴露设备短板(如传感器探针防水性不足、通信接口抗振动差);
对比结果显示:土壤墒情传感器(样品 1)和无人机巡检模块(样品 4)对环境敏感度最高,需优先优化;
试验箱为智能农业设备提供了可重复、可量化的测试环境,避免了依赖田间实地测试的周期长(如自然老化需数月)、环境不可控(如突发降雨影响数据)等问题,加速设备迭代。
七、失效分析与改进建议
(一)失效分析
样品 1 测量偏差:探针未采用防水涂层,高湿环境下表面结露形成干扰电场;粉尘附着堵塞探针孔隙,影响水分渗透。
样品 2 光学误差:传感器窗口未采用抗反光镀膜,强光下产生杂散光;长期运行滤芯未设计自动清洁功能,导致气体流通受阻。
样品 3 通信与响应问题:天线接口未采用防松卡扣,振动中易松动;继电器触点未做镀金处理,高湿下氧化导致接触不良。
样品 4 老化与跌落故障:镜头未使用耐紫外材质(如石英玻璃);内部减震依赖普通橡胶垫,跌落时缓冲不足。
样品 5 腐蚀问题:外壳采用普通 ABS 塑料,未做防腐蚀镀层;电路焊点未做三防漆处理,氨气侵蚀导致氧化。
(二)改进建议
硬件优化:
样品 1:探针喷涂聚四氟乙烯防水涂层,增加自动吹扫装置(每 2 小时喷气除尘);
样品 2:窗口加装增透膜(透光率提升至 95%),设计滤芯自动更换提醒功能;
样品 3:天线接口改用螺纹 + 防松胶固定,继电器触点镀金(耐腐蚀性提升 3 倍);
样品 4:镜头采用石英玻璃(耐紫外老化),内部改用金属弹簧减震(抗冲击强度提升 50%);
样品 5:外壳采用 304 不锈钢(或防腐蚀 ABS),电路喷涂纳米三防漆(耐氨气腐蚀)。
软件适配:
为样品 1 开发 “湿度补偿算法”,根据环境湿度自动修正测量值;
样品 2 增加 “光照干扰修正模型”,通过软件消除强光下的读数偏差。
测试完善:
后续增加 “温湿度 + 粉尘” 复合试验(如 35℃/80% RH+20g/m³ 粉尘),模拟雨季田间环境;
对无人机模块增加 “农药喷雾腐蚀” 测试(模拟植保作业时的药液附着)。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在实际试验过程中,可根据具体的试验需求、资源条件以及产品的特性进行适当调整与优化。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