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人员在Nature子刊《npj | heritage science》发表了题为"Improving structure properties of Jinsha relic ancient ivory by microbial-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的研究论文。在该论文中,研究人员利用上海腾拔Rapid TA国产质构仪用于测定xiangya文物的抗压强度。
从金沙遗址出土的饱水xiangya文物,因埋藏过程中有机质分解而出现结构损伤和韧性下降的情况。为此,本研究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技术,利用具有 59.5 U 脲酶活性和 0.34 U 碳酸酐酶活性的巴氏芽孢杆菌,对饱水xiangya样本进行处理。X 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分析表明,通过 MICP 生成的碳酸钙晶体有效填充了孔隙,使总孔隙体积减少了 46.7%。具体而言,1–60 纳米范围内孔隙的微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分别减少了 50.9% 和 57.6%。X 射线衍射(XRD)分析证实,MICP 产生的碳酸钙晶体为方解石和球霰石。此外,经 MICP 处理的xiangya抗压强度达到 20.38 MPa,是未处理样本的 3.3 倍。这些结果表明,MICP 技术能够有效加固出土的饱水xiangya。
采用质构仪对经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处理的xiangya样本及对照组样本的抗压强度进行了测试,结果如图 8a 所示。经 MICP 处理的xiangya样本抗压强度为 20.38 MPa,是未处理xiangya样本(6.20 MPa)的 3.3 倍。结果表明,MICP 处理后xiangya的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改善。这可能是因为 MICP 处理产生的碳酸钙沉淀填充了出土xiangya中的孔隙和裂缝,从而加固了其结构并提高了抗压强度。抗压强度测试后样本的状态如图 8b 和 8c 所示。未处理的xiangya样本在测试后发生碎裂,这可能是由于样本内部存在大量裂缝和孔隙,导致结构完整性较低。相比之下,经 MICP 处理的样本在抗压强度测试后仅与压头接触的部位发生碎裂,整体并未破碎。这些结果表明,MICP 处理能有效加固xiangya样本并改善其整体力学性能。
参考文献:Yijun Zou et al. Improving structure properties of Jinsha relic ancient ivory by microbial-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npj | heritage science, 2025。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