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操作使用>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高帧率眼动仪的数据处理方法

来源:北京七鑫易维科技有限公司   2025年07月07日 15:58  
高帧率眼动仪的数据处理方法如下:  
一、数据预处理:确保数据质量  
数据清洗  
去除无效数据:剔除因眨眼、头部移动或设备故障导致的缺失值或异常值。例如,若某段时间内无有效注视点坐标,需标记并删除该段数据。  
时间同步:确保眼动数据与其他设备(如脑电仪、行为记录仪)的时间戳对齐,避免分析误差。  
平滑处理:采用滤波算法(如移动平均、卡尔曼滤波)减少数据噪声,提升注视点识别的准确性。例如,对原始坐标数据进行5点移动平均,可平滑短时波动。  
数据格式转换  
将原始数据(如EDF、CSV格式)转换为统一格式(如HDF5),便于后续分析。例如,使用Python的PyEDFlib库读取EDF文件,并转换为PandasDataFrame。  
二、注视点识别:提取关键行为  
算法选择  
基于速度的算法:通过设定速度阈值(如30°/s)区分注视(低速)与眼跳(高速)。例如,若眼球移动速度低于阈值且持续时间超过100ms,则标记为注视点。  
基于聚类的算法:使用DBSCAN或K-means对相邻注视点聚类,确定注视位置与持续时间。例如,将空间距离小于0.5°且时间间隔小于50ms的点聚为一类。  
参数优化  
根据实验需求调整阈值。例如,研究微扫视时需降低速度阈值(如10°/s),以捕捉细微眼动变化。  
三、感兴趣区域(AOI)分析:量化注意力分配  
AOI定义  
静态AOI:适用于图片、网页等静态场景,手动圈定关键区域(如按钮、标题)。  
动态AOI:针对视频、动画等动态内容,通过算法自动跟踪移动目标(如运动员、汽车)。例如,使用OpenCV的目标检测模型(如YOLO)实时追踪物体位置,并动态调整AOI边界。  
指标计算  
首次注视时间:记录用户首次关注AOI的时间,反映信息吸引效率。  
总注视时间:统计用户在AOI内的累计注视时长,衡量关注程度。  
注视次数:计算用户注视AOI的次数,揭示信息重要性。例如,若某广告元素的注视次数显著高于其他区域,则表明其更吸引用户注意。  
四、热图生成:可视化注意力分布  
数据聚合  
将所有被试的注视点映射到统一坐标系,统计每个像素点的注视频率。例如,对100名被试的注视数据进行叠加,生成高分辨率热图。  
颜色编码  
使用颜色梯度(如红-黄-蓝)表示注视密度,红色代表高关注区域,蓝色代表低关注区域。例如,通过Matplotlib的imshow函数绘制热图,并调整颜色映射(cmap='jet')。  
叠加分析  
将热图叠加到原始刺激材料上,直观展示注意力分布。例如,在网页设计中,通过热图发现用户更关注顶部导航栏而非底部信息,从而优化布局。  
五、统计分析:验证实验假设  
描述性统计  
计算均值、标准差等指标,总结数据基本特征。例如,统计用户在不同AOI内的平均注视时间,并比较差异。  
推断性统计  
t检验:比较两组被试在相同AOI内的注视时间差异。例如,检验新手与专家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视觉搜索策略是否不同。  
方差分析(ANOVA):分析多组数据间的显著性差异。例如,评估不同广告版本对用户注意力的影响。  
回归分析:探讨眼动指标与其他变量(如任务难度、情绪状态)的关系。例如,分析瞳孔直径变化与认知负荷的相关性。  
六、高级分析:挖掘深层模式  
序列分析  
研究注视顺序与行为模式。例如,通过马尔可夫链模型分析用户在网页浏览中的路径偏好,优化导航设计。  
机器学习应用  
分类算法:区分不同任务条件下的注视模式。例如,使用SVM分类器识别用户是在阅读文本还是观看图片。  
聚类算法:发现用户群体的注视特征。例如,通过K-means聚类将用户分为“快速扫描型”与“深度阅读型”,为个性化设计提供依据。  
多模态融合  
结合眼动数据与其他生理信号(如脑电、心率)进行综合分析。例如,通过眼动追踪与EEG同步记录,探究注意力分配与大脑活动的关系。  
七、工具与软件推荐  
专业软件  
TobiiProLab:支持高帧率数据采集、AOI分析与热图生成,适用于用户体验研究。  
EyeLinkDataViewer:提供精细的注视点识别与统计分析功能,常用于心理学实验。  
iMotions:集成多模态数据融合与机器学习分析,适用于复杂行为研究。  
编程工具  
Python:使用Pandas、NumPy进行数据处理,Matplotlib、Seaborn绘制热图,Scikit-learn构建机器学习模型。  
R:通过ggplot2包实现高级数据可视化,lme4包进行混合效应模型分析。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