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原理:盐结晶膨胀破坏机制
溶液渗透将集料试样浸入硫酸钠(Na₂SO₄)或硫酸镁(MgSO₄)溶液中,溶液通过集料表面孔隙和微裂纹渗透至内部,填充其孔隙结构。此过程依赖毛细作用,溶液逐渐渗入集料内部的微小空隙。
结晶膨胀浸泡后的集料经烘干处理时,水分蒸发导致溶液浓度升高,达到饱和后盐类结晶析出。以硫酸钠为例:
结晶过程中,十水硫酸钠(Na₂SO₄・10H₂O)失去结晶水变为无水硫酸钠(Na₂SO₄),体积缩小;
但再次浸泡时,无水硫酸钠吸水重新生成十水合物,体积膨胀约 2 倍,产生强大的结晶应力(可达数十兆帕)。这种周期性膨胀应力作用于集料内部薄弱部位(如孔隙边缘、微裂纹),导致集料破裂、剥落。
循环损伤累积通过 ** 浸泡 - 烘干循环(通常 5 次)** 模拟自然环境中干湿交替的侵蚀过程,累积损伤效应,最终通过筛分计算集料的质量损失率,判断其坚固性。
二、仪器组成与功能
浸泡容器
材质:耐腐蚀(如不锈钢),用于盛放集料和盐溶液,确保溶液不与集料发生化学反应。
控温功能:部分仪器配备恒温装置(如 20℃~25℃),保证溶液温度稳定,控制渗透速率。
烘干设备
加热装置:提供恒定温度(如 105℃~110℃),加速水分蒸发,促进盐类结晶。
鼓风系统:确保烘干过程均匀,避免局部温度不均影响结晶效果。
筛分与称量系统
标准筛:按粒径分级(如 9.5mm、4.75mm 等),试验前后筛分集料,对比粒径分布变化。
天平:精确称量试样质量,计算质量损失率(公式见下文)。
控制系统
时间控制器:设定浸泡(如 20h)和烘干(如 4h)时长,严格遵循标准流程(如 GB/T 14685、ASTM C88 等)。
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溶液和烘干温度,保证试验条件一致性。
三、试验流程与关键参数
试样制备
选取代表性集料,经筛分去除不符合粒径要求的颗粒,洗净烘干后称量初始质量(\(m_0\))。
浸泡 - 烘干循环
第 1 步:浸泡将试样浸入盐溶液(浓度通常为 10%~15%),在规定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如 20h),使溶液充分渗透。
第 2 步:烘干取出试样,放入烘箱烘干至恒重(如 4h),促使盐类结晶。
循环次数:一般进行 5 次循环,模拟长期环境侵蚀。
筛分与结果计算
循环结束后,将试样过筛,称量留存于标准筛上的集料质量(\(m_1\))。
坚固性质量损失率计算公式:
四、不同方法的适用场景
方法 | 适用集料 | 原理特点 |
硫酸钠法 | 大多数岩石集料(如花岗岩、玄武岩) | 结晶膨胀应力主要由物理作用引起,适用于一般环境评估。 |
硫酸镁法 | 碳酸盐类集料(如石灰岩) | 除物理膨胀外,硫酸镁与碳酸盐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加剧破坏,适用于严苛环境(如冻融循环频繁地区)。 |
五、应用意义
工程选材:用于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等集料的质量控制,确保结构耐久性(如抗冻、抗盐蚀)。
标准依据:符合国内外规范(如中国 GB/T 14685、美国 ASTM C88),为设计和施工提供量化指标。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