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摘要
2022年8月,湖北省宜昌市养鱼场发生了大规模黄颡鱼死亡事件,研究人员从患病黄颡鱼体内分离出了一株致病菌,并且经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
通过对这株海豚链球菌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人员发现该菌含有一条长度为1,776,777 bp的环状染色体,GC含量为37.14%。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这株菌具有204个毒力相关基因和127个抗生素耐药基因。进一步实验表明,这株海豚链球菌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半数致死量(LD50)为9.53 × 105 CFU/g。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感染该菌株后,黄颡鱼的多个器官如皮肤、鳃、鳍、脾脏、肝脏、肾脏、肠道、眼睛和大脑等部位出现了细胞大面积变性、坏死、出血和炎症反应。
感染后,黄颡鱼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等先天免疫酶活性在24和48小时后显着升高,然后在168小时后降低。此外,研究团队还在感染后的不同时间点检测了黄颡鱼体内免疫相关基因的转录情况,发现这些基因的转录水平显着上调,这表明宿主体内的免疫系统在抵抗海豚链球菌感染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次研究不仅明确了海豚链球菌是导致黄颡鱼大规模死亡的直接原因,还提高对海豚链球菌入侵的致病机制和宿主防御系统的认识,为后续的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MGC系列微生物成长曲线分析仪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海豚链球菌的生长特性,研究团队使用了MGC系列微生物成长曲线分析仪MGC-200来自动检测生长曲线。
将海豚链球菌在BHI培养基中培养至OD600达到1.0后,将菌液以1:100的比例接种到不同pH值(5.5、6.0、6.5、7.0、7.5、8.0和8.5)和不同NaCl浓度(0.5%、1.0%、1.5%、2.0%、2.5%和3.0%)的BHI培养基中,在96孔板中培养(每孔200μL),每2小时检测一次OD600,共培养60小时。
图1
如图1所示,分离得到的这株海豚链球菌在pH 6.5~7.5之间生长最佳,最适pH约为7左右。当pH为6.0时,细菌生长迟滞期有所延长,当pH为5.5时,细菌生长迟滞期明显延长,当pH为8.5时,细菌的生长受到了抑制。
图2
由图2可知,分离得到的这株海豚链球菌在0.5~1.5% NaCl浓度下均能正常生长,最适NaCl浓度为1.0,当NaCl浓度达到2.0%时,细菌生长迟滞期明显延长,当NaCl浓度达到3.0%时,细菌生长停止。
结论
MGC系列微生物成长曲线分析仪具有气体环境监控、高通量培养、全自动检测以及实时显示生长曲线等的功能,整个过程无需人工频繁取样,也无需人员值守,大大降低了污染风险,真正实现了人力的解放和研究效率的提升,将成为您科研路上的得力助手。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