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工作原理>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气动风门闭锁装置的工作原理

来源:泰安高新区顺鑫网络科技服务中心   2025年05月28日 16:19  

气动风门闭锁装置是通过压缩空气驱动机械结构,实现对风门开关状态的联锁控制,防止井下风流短路或瓦斯积聚的安全设备。其工作原理可从动力传递、闭锁逻辑、安全联锁三个核心环节展开解析,以下结合典型结构与控制流程详细说明:

一、动力系统:气源驱动与能量转换

1. 气源供应与处理

  • 动力来源:矿井压风系统提供 0.4-0.8MPa 的压缩空气,经主气管路接入装置。

  • 预处理流程:
    空气→空气过滤器(去除粉尘、水分)→减压阀(稳定气压)→油雾器(为气动元件注油润滑)→执行元件。

  • 关键作用:洁净稳定的气源是保证气缸动作精准的前提,气压不足会导致闭锁力失效,杂质则会磨损气缸内壁。

2. 气动执行元件动作原理

  • 气缸驱动机制:

    • 左腔进气→活塞杆伸出(闭锁风门);右腔进气→活塞杆缩回(解锁风门)。

    • 单作用气缸(弹簧复位型):通气时活塞杆伸出,断气时靠弹簧缩回,常用于简单闭锁场景。

    • 双作用气缸(更常见):通过换向阀切换左右腔进气,实现活塞杆的伸出 / 缩回,如:

  • 力的传递:气缸活塞杆通过连杆、销轴等机械结构与风门闭锁机构(如锁钩、插销)连接,将气体压力转化为机械闭锁力。

二、闭锁逻辑:风门状态的联锁控制

1. 单组风门的基本闭锁

  • 常态闭锁:无气或断电时,气缸靠弹簧力或机械锁死结构保持闭锁状态,防止风门因风压或人为误开。

  • 解锁开启流程:

    1. 触发信号(如人员接近传感器、手动按钮)→换向阀换向→气缸进气→活塞杆缩回→机械锁钩松开风门。

    2. 人员通过后,松开按钮 / 信号消失→换向阀复位→气缸排气→活塞杆伸出→重新闭锁风门。

2. 多组风门的互锁机制(核心功能)

  • 防风流短路原理:当巷道设置两组风门时,装置通过 “互锁逻辑” 确保两扇风门无法同时开启:

    • 风门 A 开启时,气缸驱动机械结构锁定风门 B,使其无法动作;

    • 风门 A 关闭并重新闭锁后,风门 B 才能解锁开启。

  • 控制逻辑实现:

    • 机械互锁:通过连杆、凸轮等机械结构直接连接两扇风门的闭锁装置,一方开启时顶死另一方的气缸或锁钩。

    • 气路互锁:利用梭阀、顺序阀等气动元件构建互锁气路,如:风门 A 开启时,其气缸排气推动气控阀,切断风门 B 的进气通路。

三、安全保护:故障状态下的可靠性设计

1. 失压保护机制

  • 被动锁死:气源中断时,气缸内残余气压推动活塞杆保持闭锁状态(双作用气缸需配合单向阀),或通过机械锁止块(如棘爪、插销)自动锁死风门。

  • 案例:某煤矿井下停风时,装置靠气缸弹簧力维持闭锁,防止风门被负压吸开导致瓦斯逆流。

2. 限位与反馈系统

  • 位置检测:通过行程开关、磁性开关等传感器监测风门开闭状态,确保闭锁到位。

    • 当风门未 关闭时,传感器触发报警,同时禁止另一扇风门解锁。

  • 气路反馈:若气缸动作异常(如卡滞),气路压力变化会被压力开关检测,切断控制信号并启动保护程序。

3. 防爆与防护设计

  • 井下专用场景:在煤矿等易燃易爆环境中,装置采用防爆型气动元件(如防爆换向阀),气路接头做防脱处理,避免摩擦火花。

  • 环境适应性:气缸表面经防腐处理(如镀锌、喷塑),密封圈选用耐油、耐候材料,适应潮湿、粉尘环境。

五、核心部件协同工作原理

部件功能工作关联
气缸将气压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闭锁杆伸出 / 缩回与换向阀联动,受气路压力控制
换向阀控制气缸进气方向,切换闭锁 / 解锁状态接收传感器信号或手动按钮指令
机械锁钩直接卡住风门门框,实现物理闭锁由气缸活塞杆推动,与风门限位槽配合
互锁连杆连接两组风门的闭锁装置,实现互锁逻辑当一扇风门开启时,通过连杆顶死另一扇
压力开关监测气源压力,失压时触发保护机制与报警器联动,气压低于 0.3MPa 时报警

六、不同场景下的原理差异

1. 手动控制 vs 自动控制

  • 手动装置:通过人工扳动换向阀手柄驱动气缸,适用于行人少的巷道,原理简单但需人工操作。

  • 自动装置:集成红外传感器、光控开关等,检测到人员 / 车辆时自动触发解锁,原理复杂但安全性高。

2. 纯气动 vs 气电联动

  • 纯气动装置:仅靠气路逻辑实现互锁(如用梭阀、顺序阀),无需电源,适合无电场景,但互锁功能较单一。

  • 气电联动装置:通过 PLC 或继电器控制电磁换向阀,可实现延时闭锁、远程监控等功能,原理更灵活,但需防爆电控箱。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