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荧光猝灭法
原理:利用特定荧光物质(如钌络合物)在氧气作用下发生荧光猝灭的特性,通过检测荧光强度衰减程度计算氧浓度。
典型技术:光纤荧光法(光学传感器)。
测量范围:0~100%(可覆盖微量到常量)。
精度:±1~2% FS,适合中等精度需求。
特点:
非接触式测量,传感器寿命长(可达 5 年以上);
对湿度敏感,需防潮处理;
响应速度中等(10~20 秒)。
应用场景:医疗行业(麻醉气体氧浓度监测)、环境监测(水体溶解氧间接检测)、科研实验室(气体环境模拟)。
选型关键维度对比
方法测量范围典型精度响应时间核心优势局限性
电化学法0~1000ppm±2%FS10~30 秒低成本、便携传感器需定期更换
氧化锆法0~100%±2%FS<10 秒耐高温、长寿命需高温预热、怕粉尘
顺磁法0~100%±1%FS<5 秒实时性强、常量精度高受流速 / 压力影响大
激光光谱法0~1000ppm±1%FS<5 秒抗干扰强、恶劣环境适用成本高、调试复杂
荧光猝灭法0~100%±2%FS10~20 秒非接触、长寿命对湿度敏感
总结:如何选择测定方法?
低氧环境(ppm 级)且预算有限:优先选电化学法,如便携式微量氧检测仪。
高温场景(如燃烧炉):选氧化锆法,避免传感器因高温失效。
高浓度氧实时监控(如空分设备):选顺磁法或激光光谱法,兼顾速度与精度。
高精度、恶劣环境(如半导体、深冷):选激光光谱法,确保数据可靠性。
非接触式、长寿命需求:选荧光猝灭法,适合医疗或长期在线监测场景。
根据被测气体的物理性质(温度、压力、粉尘)、检测精度要求及行业标准(如电力行业 DL/T 506-2021),综合匹配方法与仪器,可满足检测需求。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