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用油加工行业,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实验室是确保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油加工企业需配置一系列专业仪器设备,以满足对食用油各项指标的严格检测。以下是一份食用油加工企业国家标准实验室建设仪器采购清单的详细解析。
一、基础物理性质检测设备
(一)电子天平与玻璃仪器
电子天平是实验室中用于精确称量原料和样品的基础设备,其精度应达到0.1mg甚至0.01mg,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分液漏斗和容量瓶则用于样品的提取、分离与定量配制,是实验室中的玻璃仪器。
(二)温度控制设备
温度计用于测量实验过程中的温度,特别是在涉及到熔点等项目的检验时,它是重要的工具。罗维朋比色计(橄榄油除外)则用于测量食用植物油的色泽,是评估油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其他物理性质检测设备
折光仪测量食用油的折射率,判断其纯度和浓度;粘度计测定食用油的粘度,评估其流动性和口感;密度计测量食用油的密度,了解其物理性质。这些设备共同构成了食用油物理性质检测的基础。
二、化学成分检测设备
(一)酸价过氧化值检测仪
酸价过氧化值检测仪能够快速检测食用植物油、食用猪油、花生油、葵花油、米糠油、食品、肉制品中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含量。酸价反映了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是评估油脂新鲜度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而过氧化值则指示了油脂中过氧化物的含量,是油脂氧化的早期标志。该仪器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广泛应用于食用油生产企业、质检机构及科研机构。
(二)食用油综合检测仪
食用油综合检测仪是一种集成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分析设备,能够快速检测食用植物油中的酸价、过氧化值、黄曲霉毒素总量(M1、B1等)、矿物油等含量。该仪器预留其他项目检测程序和端口,可根据日后需求进行远程升级,满足不断变化的检测需求。
(三)气相色谱仪与原子吸收光谱仪(AAS)
气相色谱仪具有高精度和高灵敏度,是油脂化学分析中的重要工具。它可用于分析食用植物油中的脂肪酸组成、溶剂残留量等项目。不同的脂肪酸组成会影响油脂的营养价值和稳定性,通过气相色谱仪的分析,企业可以了解油脂的脂肪酸比例,优化生产工艺。原子吸收光谱仪则主要用于测定食用油中的重金属含量,如铅、镉、铬等,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四)其他化学检测设备
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精确测定食用油中的水分含量,确保食用油的干燥性;手持式极性组分检测仪特别适合对食用油品质的初步筛选和对劣质油、地沟油的鉴别;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仪则用于评估食用油的氧化稳定性,预测其保质期。
三、微生物与污染物检测设备
(一)微生物检测设备
虽然食用油本身微生物含量较低,但在生产过程中仍需关注微生物污染问题。因此,实验室可配备便携式微生物检测仪等设备,用于快速检测食用油中的活菌总数、大肠杆菌等微生物指标。
(二)污染物检测设备
针对食用油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如农药残留、重金属、黄曲霉毒素、苯并芘等,实验室需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例如,农药残留检测仪可快速检测食用油中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重金属快速检测仪则用于检测镉、铅、汞、砷等重金属含量;荧光分光光度计则可用于检测苯并芘等微量污染物。
四、实验室辅助设备
(一)清洗与干燥设备
超声波清洗机用于清洗实验器具,确保实验器具的洁净;电热鼓风干燥箱则用于排除标本内的残留水分、对微生物用玻璃器皿进行干热杀菌以及加热实验之前的预热。
(二)存储与冷藏设备
冰箱和冷冻柜用于保存实验样品和试剂,确保其在适宜的温度下保存,避免变质或污染。低温冰箱则可用于保存对温度要求更为严格的样品。
(三)通风与安全设备
通风橱提供安全的实验操作环境,防止有害气体泄漏;纯水机制备纯水及超纯水,用于试剂制备及器皿清洗;高压灭菌锅则用于玻璃器皿的杀菌处理。
五、特殊需求设备
(一)转基因成分检测设备
对于需要检测转基因成分的企业,实验室可配备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等设备,用于检测食用油中是否含有转基因原料。
(二)风味物质分析设备
为了分析影响食用油风味的挥发性成分,如醛类、酮类、酯类等,实验室可配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分析设备。
食用油加工企业国家标准实验室建设仪器采购清单涵盖了从基础物理性质检测设备到化学成分检测设备、微生物与污染物检测设备以及实验室辅助设备等多个方面。这些设备的合理配置将为企业提供全面、准确的检测手段,确保食用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规模和检测需求,科学规划仪器采购清单,不断提升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水平。
相关产品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