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定量基因扩增仪的操作流程也体现了其便捷性,科研人员只需将待测样品与荧光标记物混合后加入反应体系,设置好反应条件与参数,仪器便能自动完成PCR扩增与荧光检测的全过程。实验结束后,计算机软件会自动生成荧光信号随反应周期变化的图表,并计算出目标DNA的初始拷贝数或相对含量。这种自动化、智能化的操作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还降低了人为误差,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此外,荧光定量基因扩增仪还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在基础研究领域,它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基因突变筛查、遗传连锁分析等方面;在临床诊断中,它则成为病原体检测、肿瘤早期诊断及分型、遗传病诊断等的重要工具。同时,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荧光定量基因扩增仪的检定方法:
1.外观及工作状态检查
-用目测法检查仪器应有下列标志,仪器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出厂编号;仪器应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CMC)及编号,使用说明书、合格证、附件等技术文件齐全。
-检查光电转换器(如光电倍增管)应无漏气、漏油,响应时间、灵敏度、稳定性等性能指标应符合规定。
-检查信号处理系统(如放大器、模数转换器等)应工作正常,各连接线接触良好,无短路、断路现象。
-检查显示系统(如显示屏、显示器等)应清晰、准确,无缺笔划、亮点、暗点等缺陷,对比度、亮度调节功能正常。
-检查温控系统应能准确地达到并稳定在设定的温度值,温度波动范围应在允许范围内。
-检查机械传动系统(如移液臂、搅拌器等)应运行平稳、准确,无卡顿、抖动现象,定位精度应符合要求。
2.性能检定
-荧光强度测量准确性:使用标准荧光物质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测量其荧光强度,绘制荧光强度与浓度的标准曲线。然后将已知浓度的待测荧光物质溶液放入仪器中测量,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相对误差在一定范围内(如±5)。
-线性范围:选择一种荧光物质,配制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一系列标准溶液,测量各浓度下的荧光强度,绘制荧光强度-浓度曲线。观察曲线的线性部分所对应的浓度范围,即线性范围。一般要求线性范围应覆盖仪器声称的线性区间,且线性相关系数应满足一定要求(如r≥0.99)。
-重复性:对同一浓度的荧光物质溶液进行多次重复测量(一般不少于6次),计算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重复性越好,说明仪器在相同条件下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越高,一般要求RSD在一定范围内(如≤1)。
-稳定性:在一定时间内(如连续工作4小时或8小时),每隔一段时间(如30分钟或1小时)对同一荧光物质溶液进行测量,观察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计算荧光强度的平均值和相对标准偏差,以评估仪器的稳定性。一般要求荧光强度的变化在允许范围内(如±3)。
相关产品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