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常检查清单
电气系统检查
确认电源线无破损,接地线连接牢固,避免漏电风险。
检查控制面板显示是否正常,无乱码或报警提示。
定期测试急停按钮功能,确保紧急情况下能立即切断电源。
炉体与密封检查
检查炉膛内壁无裂纹、氧化层脱落或异物附着,避免影响加热均匀性。
确认炉门密封圈无老化、破损,必要时更换以保证真空度或气氛密封性。
检查进气口、出气口管道连接牢固,无松动或泄漏。
气体与真空系统检查
确认气瓶压力充足,阀门无泄漏,气体纯度符合实验要求(如高纯氮气、氩气)。
真空泵油位正常,油质清洁无乳化现象,定期更换真空泵油(建议每500小时或6个月)。
测试真空度是否达标(如<10⁻³ Torr),排查漏气点(可用肥皂水或氦质谱检漏仪)。
温控系统检查
校准热电偶或红外测温仪,确保温度读数准确(误差≤±1℃)。
检查程序控温功能,升温、保温、降温曲线是否符合实验要求。
确认超温报警功能正常,避免因温控失效导致样品或设备损坏。
二、安全操作规范
操作前准备
穿戴防护装备(如隔热手套、护目镜),避免高温烫伤或飞溅物伤害。
确保炉膛内无易燃易爆物品,避免与氧气、氢气等助燃气体混合引发爆炸。
确认炉内无残留样品或杂质,避免污染后续实验。
操作流程规范
升温阶段:缓慢升温(如5-10℃/min),避免温度骤变导致炉膛或样品损坏。
恒温阶段:监控温度波动(如±1℃以内),确保实验条件稳定。
降温阶段:自然冷却或程序控制降温,避免样品因急冷产生裂纹。
气体置换:若需惰性气氛保护,先抽真空再通入保护气体(如氮气、氩气),确保氧气含量低于安全阈值(如<100ppm)。
三、维护保养策略
定期清洁
炉膛内壁:使用吸尘器或软毛刷清除残留物,避免使用尖锐工具刮擦。
加热元件:检查电阻丝或硅碳棒无断裂、氧化,必要时清理表面积碳。
气体管路:用惰性气体吹扫管路,防止水汽或杂质残留。
易损件更换
密封圈:每6-12个月检查一次,出现硬化、裂纹或弹性下降时立即更换。
热电偶:每年校准一次,确保温度测量准确。
真空泵油:每运行200小时或视油质更换,避免泵体磨损。
长期存放注意事项
炉膛内放置干燥剂,防止潮气腐蚀。
断开电源与气源,避免意外启动。
定期通电预热(每月1次),防止电子元件受潮。
三、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
四、维护建议
定期清洁:使用吸尘器或软毛刷清理炉膛内灰尘,避免积碳影响加热效率。
校准控温系统:每半年或一年校准一次温度传感器,确保控温精度。
记录维护日志:记录设备使用情况、维护时间及更换的零部件,便于追踪设备状态。
五、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
操作前准备六、安全操作规范
确认炉膛内无易燃易爆物品,气路连接正确。
穿戴防护装备(如隔热手套、护目镜)。
紧急处理
若发生漏电、起火等事故,立即按下急停按钮,切断电源。
使用灭火器扑灭初期火灾,疏散人员并打火警电话。
六、总结
立式管式炉的安全操作与维护需贯穿日常检查、规范操作与定期维护。通过科学管理,既能延长设备寿命,又能确保实验安全。
核心原则:安全无小事,细节定成败。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