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其他文章>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工业废水处理中常见的泡沫问题是什么?

来源:廊坊北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25年05月25日 14:44  

工业废水处理中常见的泡沫问题主要由废水中的成分、处理工艺及微生物活动等因素引发,以下是详细说明:


一、泡沫问题的常见环节

  1. 物理处理阶段

    • 调节池/集水池:废水中表面活性物质(如洗涤剂、油脂)与空气接触后形成泡沫。

    • 气浮池:加压溶气释放时夹带空气,若废水含表面活性剂,易形成大量泡沫。

  2. 化学处理阶段

    • 混凝沉淀池:酸碱调节或药剂反应可能生成气泡(如酸性废水中硫化物被氧化产生H₂S气体)。

    • 氧化池:强氧化剂(如次氯酸钠)与有机物反应可能产生气体(如CO₂、N₂)。

  3. 生物处理阶段

    • 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微生物代谢产生胞外多糖、蛋白质等黏性物质,吸附空气后形成稳定泡沫。

    • 厌氧池:厌氧发酵产生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夹带液体形成泡沫。


二、泡沫的主要成分

  1. 表面活性物质

    • 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洗涤剂、乳化剂):常见于纺织、电镀、餐饮废水。

    • 油脂、脂肪酸:来自食品加工、屠宰、皮革等行业。

    • 蛋白质、多糖:生化系统中微生物代谢产物(如诺卡氏菌、放线菌分泌的黏液)。

  2. 气体

    • 空气:物理搅动或曝气时夹带。

    • 生物产气:如甲烷(厌氧)、氮气(脱氮过程)、二氧化碳(酸化反应)。

  3. 固体颗粒

    • 污泥絮体、悬浮物等吸附在气泡表面,形成“污泥泡沫”。


三、泡沫的危害

  1. 影响处理效率

    • 泡沫堆积导致调节池、气浮池有效容积减少,废水外溢。

    • 生物池泡沫过多时,阻碍氧气传递(尤其影响曝气效率),导致局部缺氧。

  2. 堵塞设备

    • 泡沫携带污泥进入管道、泵体,造成堵塞或设备损坏(如离心泵气蚀)。

    • 泡沫溢出至地面,污染环境并增加清理成本。

  3. 水质超标风险

    • 泡沫中可能富集有害物质(如油脂、重金属、病原体),影响出水达标。

    • 生物泡沫破开后释放代谢产物(如EPS,胞外聚合物),增加COD或氨氮浓度。


四、泡沫的成因分析

  1. 表面活性物质的存在

    • 工业废水中残留的洗涤剂、乳化油、树脂等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促进泡沫形成。

  2. 微生物过度增殖

    • 丝状菌膨胀:活性污泥系统中丝状菌(如诺卡氏菌、微丝菌)过量生长,分泌黏液包裹气泡。

    • 污泥老化:泥龄过长导致解絮微生物(如浮游菌)占优,产生稳定性泡沫。

  3. 水力冲击或曝气不当

    • 进水流速过快或曝气量过大,将空气分散成小气泡,增加泡沫生成概率。

  4. 化学反应产气

    • 酸性废水中硫化物被氧化(产生S⁰或H₂S气体),或碱性条件下钙镁离子与碳酸根反应生成CO₂。


五、控制与解决措施

1. 物理方法

  • 机械消泡:通过喷水、刮板或离心器破碎泡沫。

  • 遮挡隔离:在池面覆盖穿孔板或筛网,减少气泡聚集。

2. 化学方法

  • 消泡剂投加

    • 有机硅类:快速破泡,适用于临时应急(如聚丙烯酰胺改性硅油)。

    • 聚醚类:抑泡持久,适合生物系统(如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醚共聚物)。

    • 无机粉体:如二氧化硅、碳酸钙,通过吸附气泡破除泡沫。

  • 药剂调整:投加混凝剂(如PAC)去除表面活性物质,或调节pH抑制产气反应。

3. 生物调控

  • 控制污泥龄:缩短泥龄抑制丝状菌生长,优化碳氮比(防止反硝化产氮气)。

  • 投加杀菌剂:针对性抑制诺卡氏菌(如卤素类消毒剂)。

  • 增强排泥:及时排出老化污泥,减少泡沫前体物质积累。

4. 工艺优化

  • 预处理强化:气浮或隔油池去除油脂类表面活性物质。

  • 分流处理:高浓度泡沫废水单独处理,避免冲击主系统。

  • 曝气控制:调整曝气强度分布,避免局部过曝。


六、行业典型案例

  1. 纺织印染废水:含大量萘系/醇系分散剂,易形成顽固泡沫,需投加有机硅消泡剂并加强预处理。

  2. 垃圾渗滤液:高氨氮与有机物导致生化池泡沫,需组合消泡剂与短泥龄控制。

  3. 乳制品废水:蛋白质、脂肪含量高,厌氧池易产气浮沫,可通过机械消泡+酸化预处理解决。

  4. 化工合成废水:含丙烯酸、表面活性剂等,需调节pH至碱性消解部分泡沫,并投加聚醚消泡剂。


总结

工业废水泡沫问题需结合成分分析、工艺诊断和针对性措施解决。核心思路是:

  1. 源头控制:减少表面活性物质和高COD废水的流入;

  2. 过程优化:调整曝气、泥龄等工艺参数;

  3. 应急消泡:选择适配消泡剂并规范投加方式。
    严重时需进行实验室小试,筛选消泡剂类型与投加量,避免盲目用药。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